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学生在寓意美好希望的吉祥兔卡片上写下新年心愿,投入“千兔回家”心愿邮筒中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上午,在金山区金悦幼儿园,师生们猜灯谜、击鼓、舞龙,喜迎新学期特约 通讯员 庄毅 摄
大同中学学生在教学楼底楼参观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带来的大国重器成就展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上午,上海市第一家校内少年警校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浦东新世界实验小学成立。浦东新区公安分局的交警、特警教官们给学生上了“开学第一课”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控江二村小学的科创活动室迎来了学生们的回归,学生们动手体验“大国工程,探榫卯匠心”课程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黄浦区报童小学将红色教育作为新学期开学第一课。老师在讲当年红色小报童——地下少先队员开展革命斗争的故事 杨建正 摄
阳浦小学今日份自助午餐,有番茄炒蛋、木耳卷心菜、肉燥饭及萝卜小排汤等美味,学生可以自选取餐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孩子们欢迎回“家”
今天的上海气温不高,一个个重新喧闹的校园,却让城市多了几分热度。上海165万名中小学生和53万名幼儿迎来春季新学期。
度过了寒冬,校园中的第一批樱花蓄势待放。盼了很久的校内外活动回来了,久违的自助午餐回来了,记者今天上午走访多个学校,看到如常的校园正热力回归,欢迎孩子们回“家”!
福兔喜迎门
很高兴重逢
7:30>>>
“中山兔”“爱国兔”“智慧兔”“健康兔”“艺美兔”“勤劳兔”……在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操场上,6只可爱的大兔子,成为最热闹的校园“打卡点”,也让新春的校园年味十足。
老师们忙着给久未见面的孩子们拍照,孩子们则写下新年心愿,投入“千兔回家”心愿邮筒。教学楼底楼则“复刻”了“中山兔”一家围坐桌边,共享团圆饭的场景。“家”的对联、窗花、兔子灯,则是孩子们寒假中完成的作品。
中山学校将今年的开学主题定为“千兔回家”,引导学生感受城市久违的烟火气,通过小视角感受家国情。开学第一课上,“中山融媒体”的小记者通过镜头,展现城市新年焕然一新的面貌,学生代表则分享假期生活点滴。
六(1)班的杨晨辰的外公外婆住在四川省峨眉山脚下的一座小县城里,从2020年春节开始,受到疫情影响,她连续3年没回老家。今年,回到老家,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和亲人团聚。杨晨辰一家四世同堂,二十多人围坐在一起,一边享用丰盛的年夜饭,一边畅谈每个人的变化和收获,其乐融融。特别是她的曾祖母,已经90高龄了,不仅自己种菜,还在卖菜时学会了使用微信收款。
六(1)班钱东成的老家在江苏南通,虽然离上海只有2小时的车程,但全家也3年多没有回家过年。作为一名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东成妈妈在这3年里的忙碌,他和爸爸都看在眼里。有时候,东成一觉醒来时,妈妈还在电脑前忙碌着。今年春节,终于,不用再忙着把准备好的年货往老家寄,他们满载而归,2小时的车程眨眼间就到了老家。年夜饭很丰盛,但东成吃得很快,因为,他的心思早就在奶奶为他准备的一堆烟花上了。
五(1)班张雨欣告诉大家,这个春节,最高兴就是家里的饭店终于重新宾客盈门。就在不久前,店里还冷冷清清,连他们的特色“夜宵烧烤”也无人问津,愁坏了父母。父母曾半夜去批发市场进菜,早上在店门口设摊,后来又改做快餐,才勉强维持。春节期间,爸爸每天在厨房催着大厨加速炒菜,妈妈则一手拿着手机盯着外卖订单,一手端着菜在店堂里穿梭。雨欣说,看见爸爸妈妈起早摸黑地忙碌,她在完成作业后,也成了“志愿兵”,帮忙去店里扫地,帮客人递送餐具物品,为这个家出力。
知识无边界
处处是课堂
8:30>>>
疫情延缓了少年探索世界的脚步,这个学期,没有围墙的“大课堂”,重新开启。一些学校请来“外脑”,为同学们开拓知识边界。
在大同中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805所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玉柱,为同学们带来了“学航天精神 燃科技梦想”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教学楼底楼,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带来的大国重器成就展,展示了代表我国航天工程各阶段成就的模型,让同学们感受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在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展现出的使命担当,和上下求索、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本学期开始,大同中学还将携手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以“走近空间科学”为主旨开启全年的科学科普活动,激励同学们在新学期努力学习,拼搏进取,心怀报国梦想,树立远大目标,勇担时代使命。
浩瀚宇宙,总是让人心潮澎湃,卢湾高级中学的开学第一课“请回答,2053!”同样引领同学们探索未来。在遥远的宇宙深处,我们能否找到第二个地球家园,让地球不再流浪?人工智能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从寒假大热电影《流浪地球2》与《三体》谈起,首位发现系外行星的华裔科学家、上海天文台葛健教授带领同学们走进数智媒体创新实验室,科普天文知识,探讨文明发展。对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葛教授建议,同学们的学习模式需要作更大的调整,渐渐地从追求知识性,标准答案性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去追求个性化的教育,保持和加强个人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今年恰逢卢湾高级中学建校70周年,同学们想象着30年以后,卢高百年校庆时,校园会变成什么样。活动现场,高二(7)班甘祺正利用AI绘图软件stable diffusion带领同学们畅想2053年的卢高校园。
“走进博物馆,奔向大自然,融入社会大课堂”,开学伊始,康德双语学校小学部的跨学科综合主题实践活动已经准备就绪:一年级的学生动手动脑学习制作钱学森的纸飞机,开展“登月纸飞机”趣味飞行挑战赛。二年级重启博物馆之旅课程,首站即将进入昆虫博物馆。三年级的学生开展“做大自然的探索者”一日探索活动,定向寻“宝”、摘菜、拾柴烧火,烹制野火饭,农耕体验、观察蜜蜂。四年级的学生则围绕“古生物与天文观测”开展一日探索活动,学习生命的演化和天文观测研学课程,团队合作完成化石探宝任务。五年级的学生将通过读《小北集合了》,了解北斗定位原理,制作试飞Space-Z锂电动力可回收火箭,航拍无人机真机体验。
不着急上课
会玩才会学
10:00>>>
桌面更大、工具齐全,终于能回到科创教室开展活动啦!杨浦区控江二村小学的科创活动室迎来了学生们的回归。学校针对不同年级以我国取得的瞩目成就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探索文化、农业、科技、工程、航天等领域的“中国精彩”,还设计了“中国精彩”实践活动。
在木工坊,三年级的学生观察故宫建筑特点,认识榫卯结构,学习原理,并且自己动手制作木质建筑框架结构,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和工匠精神。Steam教室里,四年级的学生正热烈讨论我国能源发展进程,尝试制作新能源路灯模型,体验绿色能源的神奇力量。天文教室里,五年级的学生正在模型教室制作火箭模型与发射台,中国航天飞速发展令人心潮澎湃,学习了火箭升空的原理,孩子们摩拳擦掌想要让自己制作的火箭也能冲向天空。
课程结束,每个人都亲手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成就感满满。离开科技教室前,动手收拾桌面、地面,将工具桌椅归位,悉心维护这个充满创造力的乐园,毕竟是大家最喜爱的校园空间之一。
在松江区九亭第五小学,出现了一群身穿黄色小马甲的孩子们。原来,他们是第五小学大队部组织的“墨宝闪送”的专属快递队员们!
作为数字校园试验学校,松江九亭五小结合学校特色墨宝积分体系和墨宝集市系统专门设计了一系列的开学第一天活动。各班主任根据学生假期表现及提交的手工作品对学生给予墨宝积分奖励,墨宝积分由班主任统一计入学生积分后台。“老师告诉我,墨宝积分已经存放到我的积分,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学校一楼大厅的机器上去扫描我的墨宝二维码,果然积分就显示出来了!”四(2)班的何美琪说。由学校大队部组织成立的“墨宝闪送”的小小工作人员查看到系统后台的订单,配货并派送到教室门口,由班主任老师安排统一签收。何美琪自豪地向记者展示自己刚兑换的墨宝小厨围裙:“我新学了几道菜,想今年跟班主任老师申请去墨宝小厨中给同学们露一手,特意兑换了小围裙!”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此时此刻,立春已过,万物萌动,万象更新,这是我们和‘杨浦双语’这个崭新的校名,一同迎接的第一个春天。”上海杨浦双语学校校长朱清一写给全校2646名师生员工的一封亲笔信,寄托了这个春日满心的爱和希望,也告诉同学们,新学期,很多校园空间将等待同学们去探索——上学期建设完成的食育美育空间终于盼来了回到校园的同学们,这个充满“国色”的空间既是餐厅,也是学生学习、探究和欣赏美的空间,200平方米的数字化综合性学习空间正在加紧建设,开学前已完成VR设备的调试,还将继续升级……
自助餐重启
午餐特别香
11:30>>>
听说这学期食堂的自助餐对三至五年级恢复开放,民办阳浦小学的同学们都超级期待。该校的自助午餐总能收获孩子们的好评,就连老师们也常常羡慕美味的学生菜单。新学期第一天,上午最后一节课刚下课,食堂就热闹起来了。清炒虾仁、菠萝咕咾肉和奥尔良翅根三选二,由食堂阿姨帮忙分餐。番茄炒蛋、木耳卷心菜,配肉燥饭主食和萝卜小排汤,还有玉米棒和学生奶供大家自选取餐。
取餐队伍十分有序,学生们根据口味偏好和食量取餐。尽管在食堂吃自助已经“久违”,但是少拿多次、光盘等文明用餐习惯仍然保持。“配合学校部分区域硬件升级,两层的食堂目前开放二楼的大餐厅,这学期容纳3个年级18个班级用自助餐。待9月下学期开学,会启用新食堂恢复一、二年级的自助餐。”民办阳浦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张君介绍,学校后勤保障部请营养师结合孩子们喜爱的口味定下一周菜谱,用餐动线也提前设计,保证效率和秩序。
在中国福利会托儿所,久违的中托自助餐也即将恢复“堂食”。上海春卷、港式酥皮蛋挞、北京烤全鸭、扬州炒饭、新疆葱爆彩椒羊排……今年的开学自助餐被称为“舌尖上的年味”。所长方玥说:“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历来就有吃的文化。为此,食堂的大厨在自助餐菜谱上动足脑筋,精心挑选了既符合孩子口味又营养丰富的各地特色菜肴,希望孩子们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中国文化。”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易蓉 马丹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