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 雅克-路易·大卫工作室(法国)
拾穗者 让-弗朗索瓦·米勒(法国)
女子与孩子 爱德华·维亚尔(法国)
女孩与狗 约书亚·雷诺兹(英国)
拿着曼陀林的女人 恩赫尼奥·爱德华多·赞皮吉(意大利)
田园音乐会 皮埃尔·贝尔吉恩(法国)
晚会之后 路易·罗兰·特林奎斯(法国)
新成员的诞生 阿图罗·里奇(意大利)
◆琳 恩
近日,“西方人物绘画4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藏精品展”在宝龙美术馆开幕,近60件经典人物肖像题材绘画作品,涵盖了16世纪至20世纪西方各种艺术流派的变迁,为观众描摹出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轮廓。——编者
上海博物馆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用50位艺术家的52件作品,完整呈现了从15世纪文艺复兴至19世纪后印象派的欧洲绘画发展脉络,一开展便成为申城艺展的“顶流”。现下,展览进入结束倒计时,不少观众意犹未尽。
可喜的是,另一场作品同样横跨四百年历史的人物绘画大展——“西方人物绘画4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藏精品展”近日在宝龙美术馆开幕。在巴洛克宫廷画家凡·戴克、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浪漫主义大师戈雅与德拉克洛瓦、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克里姆特、超现实主义大师夏加尔与马格利特、形而上画派代表人物契里柯、波普艺术领袖安迪·沃霍尔等群星璀璨的光芒中,演绎一曲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辉的历史交响曲。
两场展览在上海接连登场,仿佛是一场接力,其实更可以被视为是申城艺术展览寻找美育教育新切入点、探索大众美育新方式的开始。
不断“引入他山之石”,让观众零距离欣赏各种海外艺术精品,是上海作为世界艺术之都应有的开放、包容的态度;能在纷繁复杂的艺术流派之间抓住草蛇灰线,巧妙“连点成线”,用作品串联起无数百转千回的历史故事,让艺术真正变身解锁世界文明和对话人类心灵的“万能钥匙”,彰显的则是上海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进行开拓创新,首开先河的勇气和智慧。
百年前的艺术巨匠们不曾料到,他们的作品今天在这座东方的国际大都市被人们无数次凝望、解读。致力于以艺术作为沟通桥梁,让美育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
根据肖像作品的题材,宝龙美术馆将作品蕴藏的艺术史分成5大板块。从宏大的“神域”到华贵的“宫廷”,再回归平凡的“人间”,对应作品本身,从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人物、《圣经》故事的众神像,到罗马皇帝、路易十六的王后、拿破仑等王公贵族,再到田间地头劳作的农夫,可以说,每一幅肖像,都是一张鲜活的历史剖面。
隐藏在人物形象背后反映的,不仅是艺术家们在创作之时,用何种笔触来呈现人物,如何在空间中展开叙事,怎样运用光与影来操控视觉的思考和探索,还折射出创作者所处年代的生活方式、审美、思想,甚至是宏大的世界观。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用心灵与作品对话,跨越多个世纪,为何画中的人和景仍然能与现代人美美与共,引发共鸣,是他们更关心的问题。
毫无疑问,申城的这些精彩艺术大展精准地“捕捉”了观众的心思。有人看了皮埃尔·贝尔吉恩的《田园音乐会》就受到画中欢快气氛的感染,有人看到画中的维纳斯和阿芙洛狄忒露出了钦慕的微笑,有人看完画展后戴起与画作中“时髦女士”的同款发带,有人观展后迫不及待地搜寻与夏加尔和安迪·沃霍尔相关的文创产品……不同的人和画作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火花”,正是现代人与艺术巨作跨世纪的相遇、凝望与聆听之后,最值得珍视的成果。
艺术的形象触动普通观众的心灵,艺术的感染力渗透到日常的烟火气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众的一言一行,艺术历史的白描式勾勒,让更多人明晰人类文明前行的方向,这是申城艺术展探索美育新方式,也是中国与世界交流对话的常态。
开幕时间:2023年4月19日~7月23日
展出地点:上海宝龙美术馆 3号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