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进入开馆倒计时,5月18日正式开放,今天内测,记者抢先一睹全国首座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的真面目。目前馆藏数量60万余件的博物馆,是一座集“征集保护、陈列展示、学术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产业创新”于一体的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
博物馆总面积约一万平方米,走进一楼的序厅,“百年文存”展区完整还原了当年中华书局图书馆的样貌,钢制书架、目录柜等皆为当年原物。中华书局图书馆曾是与商务印书馆齐名的中国近代最大出版机构,藏书曾达52.7万余册。“一·二八”事件中,商务印书馆建立的远东最大图书馆——东方图书馆毁于战火,使原中华书局图书馆藏书成为全国出版系统最大的单体文物。2021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所藏中华书局图书馆藏书整体迁入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保管。展厅是按杜定友、刘国钧分类法陈列的书库,庋藏1935年以前的近代出版品,其中不乏重要工具书和众多名人名著的初版图书,将这些文物完整展示,圆了百年前上海出版人的梦想。序厅还使用裸眼3D技术展开新闻出版历史的长卷,与两侧顶天立地的报头、刊头LOGO墙共同营造出文化殿堂的氛围,让进入其中的参观者仿佛身临其境。
博物馆二楼为主题馆,展出文物原件两百余件,其中珍贵文物近八十件。三楼的印刷出版馆陈列着一台19世纪70年代引进中国的石印机(见上图),长4米,重达4吨,经修复后石印机可以正常运转。四楼为数字出版馆、艺术设计馆,艺术设计馆里展出了贺友直的《山乡巨变》。
据悉,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从2003年筹建伊始,便开始征集文物,征集到的第一件藏品就是由商务印书馆上海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捐赠的巴金为商务百年庆题字手迹(1998年),上书:“我是‘五四’的产儿,我通过商务印书馆的‘小说月报’走上文坛。”出版家、辞书编纂家巢峰捐赠出版类专业图书336册,各类书信、手稿、获奖证书和《辞海》出版相关照片等。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