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人们全身心关注人工智能和ChatGPT之时,中国科研人员在核能利用领域又获得巨大进步:4月12日21时,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对探索未来的聚变堆前沿物理问题,提升核聚变能源经济性、可行性,加快实现核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第122254次实验!
我们知道,太阳之所以能发光发热,是因为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什么叫核聚变?简单来说,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巨大的能量,这一过程就叫做核聚变,又称核融合。太阳就是靠核聚变反应给太阳系带来光和热。由于核聚变反应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要远少于核裂变反应,也没有熔毁风险,长期以来,核聚变能源被外界视为一种清洁能源,能够替代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燃料。核聚变能源还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是核裂变反应的四倍。理论上只要有几克反应物,就有可能产生一太(万亿)焦耳的能量,大约是发达国家的一个人在60年内所需要的能量。在它的面前,什么新能源都不值一提!
为了解决传统化石能源带来的污染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找可替代的清洁能源,例如风能和潮汐能。然而,这些清洁能源的不稳定性和低功率,使得它们无法作为现有能源模式的有效替代品。核聚变,一种发生在太阳等恒星内部的反应,如果能在地球上复制成功,将满足全世界的能源需求。
虽然在科学家看来核聚变发电还需要几十年时间,但是,笔者发现国际上投资领域根本不是这样看的,比如那些投资风云人士和那些投资机构正用实际行动来说明他们对“人造太阳”核聚变发电的乐观态度: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向一家名为Helion Energy的核聚变初创公司投入了3.75亿美元,硅谷“创投教父”Peter Thiel也投资了这家公司,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Salesforce联合创始人Marc Benioff投资了从麻省理工学院独立出来的核聚变初创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则投资了加拿大核聚变公司General Fusion。硅谷数据研究机构Pitch Book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核聚变领域75%的融合资金筹集活动已经开启。核聚变工业协会(Fusion Industry Association)发现,核聚变企业获得了超过50亿美元的私人融资,其中7家公司至少筹集了2亿美元。在投资人看来,核聚变一旦实现商业化,其带来的利润将是天量的。
除了要关注正在从事核聚变的国外企业,国内同样也有值得关注的企业,如能量奇点、星环聚能等,它们的背后有米哈游、蔚来、中科创星、顺为资本、红杉种子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和企业。在当下算力空前发展之际,中国企业不会缺席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核聚变必将引发敏感、好学的投资者的关注。
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