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一言一语皆民声  一心一意惠民生
第5版:上海民声 2023-06-17

一言一语皆民声 一心一意惠民生

“老字号”餐饮进社区食堂

和平公园内的青少年生态环境科普教育场所——和平公园自然中心

中共四大纪念馆

虹口区垃圾分类宣传科普场馆

北外滩滨江骑行道

虹口瑞虹商业街区

虹口区从人民的衣食住行出发,积极推动建议转化落地。群众事无小事,一言一语皆民声;办实事解民忧,一心一意惠民生。

联手“老字号”

食堂“有咪道”

建议>>>

虹口区有很多“老字号”餐饮企业,建议由区民政局牵头,根据老年人的用餐需求,在广泛调研后,让更多“老字号”走进社区和养老院食堂。同时,建立入围餐饮企业名册,实施考核机制,确保服务质量,以更好优化社区养老服务。

建议人 马娅娜

回应>>>

虹口区民政局积极推进建议转化,鼓励更多的社区和养老院食堂与“老字号”餐饮合作,为社区长者食堂提供老字号企业清单,同时加强社区食堂管理,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引导供餐单位开发老年餐菜单和老年营养食谱,提升社区长者食堂用餐、送餐服务质量。鼓励各街道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补贴方式对“老字号”餐饮企业参与运营的社区长者食堂给予支持,对符合要求的社区长者食堂落实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费价格优惠政策。

打造主题公园

扩展红色内涵

建议>>>

近几年虹口区新增了不少口袋公园,建议以中共四大纪念馆为核心的四川北路公园打造成虹口区可看、可听、可阅读、可感受的“党建主题公园”,进一步提升四川北路公园红色文化内涵,把“党建红”融入“生态绿”;开设红色主题的咖啡馆、轻餐饮店等,增加相关文创产品,让旅客有一个体会红色文化传承的休闲场所,形成一个“观”“息”“购”的氛围,推动虹口的文化与经济融合;拓展四川北路公园功能,招募讲解志愿者,打造青少年爱国主义,党史教育的户外思政授课基地。

建议人 王沁怡

回应>>>

中共四大纪念馆充分利用好周边红色资源,开发红色主题小程序,利用AI、“元宇宙”等新的展陈技术,用足内外资源,着力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素材,继承发扬革命传统,紧扣伟大实践,上好社会“大思政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深入开展,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让红色成为城市最鲜亮的底色。

盘活社区商业

吸引就近消费

建议>>>

虹口区商业中心存在低端同质突出、业态配置欠佳、市场需求不清等问题。特别是对生活品质有要求、消费能力强的居民,只好“告别”家门口,到市级商业中心或跨区购物消费。这种“消费力流失”非常可惜,同时也让虹口区商贸服务发展遭遇瓶颈和堵点。建议盘活社区资源,吸引周围居民就近休闲购物,切实提升市民生活的便捷度和舒适度。

建议人 彭博

回应>>>

虹口区商务委将不断优化商业布局,做好整体商业改造方案,形成社区商业亮点。同时活跃市场氛围,突出联动效应,做好消费新增量,努力营造全城动员、全城参与、全城宣传、全民盛惠的消费氛围。积极构建商业联盟,鼓励发展直播电商、社群电商、“小程序”电商等新模式,创设多维度消费场景,丰富和增强消费者新体验。

提升服务品质

北外滩争一流

建议>>>

北外滩滨江具备外滩的历史底蕴,以及和陆家嘴一样的新城市地标,具备打造高水准高品质国际化滨水会客厅的先天条件和自身独特优势,目前还有可以完善的地方,如增添设施支撑人文互动形态;增强历史底蕴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增加文化和水上活动;增添骑行道辅助设施;适时延长开放时间;根据北外滩三层立体空间规划,打通各主要中心商业楼宇和地铁站与滨江的直接连接;结合北横通道和北外滩地下空间整体规划,打通地下空间串联,实现北外滩商业中心区、北外滩滨江点对点连通,对接区域内步行、骑行、驾驶三维可达,使北外滩一体化联动成为可能。

建议人 高云飞

回应>>>

考虑到市民游客对游览体验需求的提升,北外滩开发建设管理办公室将会同规划、建筑等部门共同研究北外滩滨江骑行道重新规划建设和整体改造、提升的可能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样、更宜人的活动空间、生活体验。同时积极完善北外滩滨水公园空间配套设施,着力打造线上引导服务,引进符合商业街定位的各类时尚潮牌、特色餐饮等,提升群众休闲体验,打造上海的“塞纳河畔”。

建好管理机制

推动垃圾分类

建议>>>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垃圾分类工作已走入第四个年头。针对垃圾分类暴露出的问题,建议充分发挥城管社区工作室的触角作用,重点将执法推向住宅小区个人以及物业管理主体,真正做到执法检查对象全覆盖、执法项目全覆盖;对于受到行政处罚的单位,按规定在相关网站上进行公示;依托城管社区工作室平台的联络机制和工作机制,拓展发现渠道,扩大监控范围,确保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不留死角。

建议人 张磊

回应>>>

江湾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与市容、房管、市场监管等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打好小区垃圾分类持久战,为推进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坚持开展辖区内居民小区、企业、沿街商铺等区域的垃圾分类检查,落实常态长效管理;抓好宣传教育,逐步形成生活垃圾分类自觉主动、人人参与的良好社区氛围。

融合绿色生态

人人都来参与

建议>>>

“生态绿”应当是城市发展的一种底色。建议虹口区能从社区做起、从娃娃抓起,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沉浸式”宣传和教育活动,让人人都来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城区的打造,真正让“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城区建设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中。

建议人 臧嘉澍

回应>>>

虹口区生态环境局会同区绿化市容局、区教育局等部门和相关街道将建设更多生态环境科普教育场所,打造具有虹口特色的环境教育基地,定期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发挥虹口区基层社区治理特点,结合小区“美丽家园”改造,发动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建设社区“生境花园”,切实提升社区的居民环境和生态理念;加强校园生态文明教育,提升中小学生环境意识、培养青少年绿色低碳生活习惯、营造环境育人氛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