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一公民在波兰被捕 俄外交部强烈抗议 巴西法院投票裁定博索纳罗滥用权力 招生“平权”反转  美国社会再陷撕裂 警察射杀少年引骚乱 马克龙称坚决反暴力
第7版:国际新闻 2023-07-01
最高法院两派交锋 凸显政治对立分化

招生“平权”反转 美国社会再陷撕裂

对于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不同族裔的学生立场截然不同 图GJ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6月29日裁定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考虑种族因素的招生政策违反宪法。这一裁决事实上禁止大部分美国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对部分少数族裔群体给予“照顾”,相当于推翻了美国沿用半个多世纪的“平权法案”在现实中的一大应用。

美国社会就这一议题意见分歧严重。分析人士认为,这一裁决是当前保守派大法官占多数的最高法院权力格局衍生的结果,凸显美国政治对立分化现状。共和党为此雀跃,总统拜登为首的民主党人则抨击该裁决“违背美国基本价值观”。

保守派法官占优

联邦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的投票结果是6:3。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在内的6名保守派大法官全部支持“哈佛和北卡大学考虑种族因素的招生政策违宪”的结论,其中包括黑人大法官克拉伦斯·托马斯。

托马斯与凯坦吉·布朗·杰克逊都是黑人大法官,两人就“平权法案”存废却持相反立场。托马斯认为该法案虽有利于非洲裔学生,却以歧视亚裔群体及损害其利益为代价。“种族主义不能用不同或更多形式的种族主义来消除。”杰克逊则认为,当天裁决主张法律上应奉行“无视肤色差别”准则,“生活中却未必如此”;要求高校招生不考虑种族因素实际上是对现实中“关联种族的区别对待”视而不见。

共和党籍前总统特朗普任内成功任命3名保守派大法官,尤其在资深自由派代表露丝·金斯伯格2020年去世、由埃米·巴雷特“补缺”后,形成当前6比3格局。在此背景下,最高法院近年在涉及堕胎、控枪等敏感议题的案件中屡屡作出倾向保守派的裁决。

各州执行有空间

拜登当天在白宫说,他“极度不认同”最高法院裁决,呼吁各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必须考虑申请入学者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包括贫困、种族歧视等。

最新裁决促使外界关于民主党政府是否会着手推动“最高法院扩员”的讨论再次升温。拜登否认有此打算,“一旦启动扩充大法官队伍的程序,可能会以一种不健康的方式将这个议题永久性地政治化”。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兴起,促使美国国会制定了平权法案,初衷是确保人们不因族裔、宗教、性别等背景受到歧视或不公平对待。但随着时间流逝,法案实施的着眼点逐渐转向保障“族裔多样性”,一些白人和亚裔学生抱怨受到“逆向歧视”:即使他们成绩优秀,但因为一些名校招生时为非洲裔、拉美裔学生保留固定名额、给予优先录取,导致前者入读名校的门槛被抬高。

法律专家分析,不是所有美国高校都会受制于这一最新裁决:军事院校就可继续将种族身份列为录取因素;另外也取决于高校所在州的立场,比如州政府可能鼓励各高校执行最高法裁决中未曾明言禁止的措施。拜登政府也表示将指导高校如何在不违法前提下提升“多样性”和“公平性”。沈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