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和王新宇(左一)在查房
阿米巴原虫示意图
暑假伊始,很多家长就带着孩子外出旅行,但旅途中有时会出现“拉肚子”“水土不服”的情况,有的患者还感染了寄生虫。
旅行医学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告诉记者:“在旅行途中要注意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经消化道传播疾病、各种虫媒传染病和各种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疾病。”
海边游玩
竟感染“食脑虫”
上周,一位妈妈在社交平台发布了6岁儿子在海边游泳后感染“自由生活阿米巴”致脑病的经历。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个病没有特效药,死亡率极高。正值暑假,家长带娃旅游需要注意什么?
王新宇告诉记者,“自由生活阿米巴”是一大类原生动物的总称,在淡水湖泊与土壤等广泛存在,部分种类的“自由生活阿米巴”可能通过鼻腔和皮肤伤口进入人体,引起脑部感染,因此被称为“食脑虫”。这种疾病感染后的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98%以上。
“目前不太清楚它是如何进入孩子体内的,最可能是通过鼻腔。但是家长也不要过于恐慌,由‘自由生活阿米巴’感染引起的脑炎在临床上十分罕见。”王新宇表示,不过,家长们带孩子出游时,不要在野外游泳,应当选择干净的景区水域,孩子如果有不舒服时不要下水。如果身上有开放性伤口,也要避免进行与水相关的活动。
基因测序
确诊寄生虫感染
除了“自由生活阿米巴”,不干净的水体中可能还有血吸虫、肺吸虫、肝吸虫、姜片虫等寄生虫。防止上述寄生虫感染的最好方法,是避免在污染的水域游泳或者吃未煮熟的水生动植物。在旅行时确保食物和饮水的安全,也是防止寄生虫感染的关键——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和饮用未经处理的水,如可能尽量选择瓶装水,而非来源不明的“饮用水”。
王新宇表示,寄生虫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尽管已不再是我国的常见疾病,但是依然不能放松警惕,在旅行中更要警惕寄生虫感染。
华山医院感染科就曾接诊过一名23岁的男子,他反复头痛3年多,还出现了呕吐症状,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头颅内有占位性病变,怀疑是肿瘤,于是来到上海华山医院求助。入院后,患者接受了详细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发现其血清寄生虫抗体呈阳性,脑脊液寄生虫抗体也是阳性,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显示检测到裂头蚴的序列。因此,医生考虑诊断为脑裂头蚴。华山医院给患者进行了“开颅肿瘤切除术”,将左额极肉芽肿整块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了颅内的肿块就是裂头蚴,而非脑肿瘤。王新宇表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需增强对寄生虫感染的防护意识。
此外,王新宇提醒,经蚊虫传播的疾病如登革热、疟疾等,也都是旅行途中的潜在危险。旅行者应准备好驱蚊剂,并尽量穿长袖衣裤,以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在某些地区,可能需要考虑使用预防疟疾的药物。
旅行腹泻
大多源于饮食
旅途中最常见的疾病是腹泻。老李和老伴刚去了东南亚旅游。在行程第四天,老李出现了大便次数增多,每天2—3次稀便。以为是“水土不服”,赶紧吃了两片自备的抗生素,腹泻却不见好转。回来后,得知华山医院感染科专治“旅行者腹泻”的毛病,老李就来咨询。
医生告诉老李,旅行者腹泻最主要的因素是因为摄入了受污染的食品和饮料。疲劳和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以及肠道菌群适应新饮食结构的困难,可能使旅行者比当地居民更容易受到影响。正确选择和处理饮食是旅行者腹泻最关键的预防措施——所有的措施可以用一句口号概括:煮沸,煮熟,剥皮,不然就别吃。
旅途中出现腹泻怎么办?王新宇表示,在旅途中出现腹泻,首要的治疗方法是补充足够的液体,以保持机体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大多数轻到中度的旅行者腹泻,可以通过增加补充含有糖分的液体来改善症状。如果症状持续不退,可能需要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虽然抗生素是一种可能的治疗方法,但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不建议旅行者自行使用。抗生素可能无法对抗所有导致腹泻的病原体,而且可能导致抗药性的问题。
上述这些,都可以归在“旅行医学”的范畴,这是一个关注预防和管理健康问题的医学领域。华山医院在2017年建立了旅行医学团队,由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领导,是一个在预防和管理旅行中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方面有深厚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团队。
王新宇总结说,旅行回来后,如果出现了任何不寻常的症状,比如发热、腹泻、皮疹等,应立即寻医。就医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非常重要,因为这将帮助医生识别可能的健康问题,并提供最适当的治疗和护理。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