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金山医院急诊人数较前期增加一成多 金医 摄
入伏后,申城持续开启“热浪模式”,各大医院急诊又到了忙碌的时候。记者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以下简称金山医院)了解到,最近急诊就诊人数较前期增加一成多,急诊病人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系统、消化道系统、心脑血管疾病、中暑等。7月初,金山医院还接诊了今年的第一例热射病患者、第一例溺水儿童。
避免中暑以及意外伤害
“这个阿姨目前神志不清,肢体抽搐,考虑热射病!”7月10日晚9时许,一辆120救护车载着63岁的王阿姨(化名)疾速驶向金山医院急诊。入院时,王阿姨已生命垂危,血压只有75/43mmHg,心率高达140次/分,体温超过40℃,伴有呼吸急促。接诊医生紧急处置,诊断为热射病,并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家属告诉医生,王阿姨有帕金森病史,平时服用多巴胺类药物控制症状。7月以来她一直在田间劳作,8日上午感觉头晕乏力、大汗淋漓;10日上午又去干活,回来后就觉得症状加重了,当晚,家属发现她情况不对劲,呼叫120后转至金山医院急诊。
王阿姨被转入ICU病房,金山医院急危重症中心主任申捷带领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经过3天的精心治疗,患者明显好转。这是金山医院在今夏收治的第一例热射病患者,也是该院急危重病中心成立以来救治的最危重的一例热射病患者。
急危重症中心副主任张琳告诉记者,夏季要避免在户外长时间暴晒或体力劳动,一旦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热射病的症状,要立即就医,避免延误。
因连续高温,金山医院儿科急诊的患儿也有所增多。医院近日还接诊了该院首例溺水儿童。这个11岁的孩子在金山海边游泳时溺水,家长发现后立即将其救上岸,经初步现场急救后通过120送到金山医院。儿科急诊医生采取了吸氧、纠酸、抗感染以及补液支持治疗等一系列有效抢救措施,患儿的生命体征才逐步趋于稳定。
儿科副主任杜鹃告诉记者,溺水是夏季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应教育孩子充分认识到溺水的危害性;告知孩子不要到水源附近玩耍和戏水;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不要单独游泳或野泳。
远郊患者有了生命通道
金山区地处上海远郊,地域辽阔,人口密度低,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面临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挑战。金山医院急危重病中心为了打通患者的生命救治通道,建立了应急救援智慧平台,实现“上车即入院,院前院内无缝衔接”。以急性心梗救治为例,该中心目前已实现患者从发病到救治的全流程覆盖,此外还建立了区域内急危重症患者协同救治体系。
50多岁的张先生就是“生命救治通道”的获益者。最近他在室外铺地砖时,突然出现胸口不舒服、恶心呕吐。他以为只是太热有些中暑,就坐下来休息休息,喝一些藿香正气水。这种不适持续两日后,他去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做了心电图检查,显示为心梗,医生开了口服药物,并在金山区心梗救治群内通知金山医院的医生,为其开通急性心梗绿色通道——不到半小时,患者就到了金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龚辉带领胸痛中心的医生早已等在现场。冠脉造影提示患者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病变,医生为其安装心脏支架,打通了冠脉血管。
处置化学伤害经验丰富
像金山医院这样地处远郊的三级医疗机构,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医院的综合实力的体现,更是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金山医院急诊年就诊量近30万人次,年抢救人次逾6000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0%。在急危重症、创伤、中毒、烧伤等救治方面,形成“急救急诊危重病一体化”的救治模式。
7月初,金山医院急诊预检系统传来某化工区的急救呼叫:一名作业人员突发晕厥,生命垂危。患者被送入急诊,绿色通道开启。此时,患者神志不清,面部青紫。医生立即给予呼吸机支持治疗,快速补液,并开启各种相应检查。
患者昏迷、出现呼吸衰竭原因未知,究竟是脑血管意外、肺栓塞、中暑,还是中毒?金山医院急危重病中心副主任张峰根据患者体征症状年龄、工作环境、平时身体健康状况及心电图检查,考虑中毒可能性最大,随即给予亚甲蓝和体液复苏治疗,留血标本做毒物检测。根据检查报告,考虑患者是苯胺中毒导致的高铁红蛋白血症。后影像学检查及血生化指标及典型的临床症状进一步验证苯胺中毒。经治疗,患者于第二日凌晨苏醒,后追问病史得知,患者果然有苯胺泼在衣服上的行为,经过皮肤吸收导致中毒。目前,这名患者已康复出院。
医院党委书记陈刚说,截至目前,金山医院成立了核化伤害应急救治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出血中心以及高血压达标中心等。急远郊百姓之急,金山医院争分夺秒畅通生命通道,就是为了让患者在家门口有效解决急危重症。
本报记者 左妍
【小贴士】
经历着高温的考验,金山医院急危重病中心副主任张峰也提醒广大市民:
■出门前要做好一切防晒防暑措施,注意室内外温度的调节——若室外温度过高,空调可调为27℃—28℃,不能低于26℃,以免室内外温差太大导致急性心梗或脑梗;空调房要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
■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多喝水,夏季一天的喝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在高温作业场所,避免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减轻劳动强度。
■平时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午可午睡半小时,夏季运动可安排在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