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弟师妹就业难,师兄师姐来帮忙。沪上各高校组织校友企业返校招聘,举办校友创业企业双选会,拓展就业渠道。
复旦2020届毕业生陈明凤所修专业是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需要从事芯片研发方面的工作,而她最后选择的单位是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由复旦大学76级物理二系核物理专业毕业校友薛敏博士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致力于自主研发、生产覆盖影像诊断和治疗全过程的高端医疗产品。
同陈明凤一样,复旦数学科学学院毕业生白丹也选择了一家校友企业——上海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应用数学专业毕业后,白丹首先在公司电商客服部轮岗,之后将加入会员数据部。从2014年开始,每年校招季,贝泰妮都会来到复旦大学举办双选会。前后共有20余名复旦学子选择贝泰妮作为他们职业发展的开端。
去年的秋招和今年的春招,面对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校友企业更是义不容辞回来救急。
“我是日语专业的本科生,有着丰富的编辑、文案实习经验。今天从闵行校区赶到普陀校区来,看看能否找到心仪的编辑或新媒体运营类工作。”在华东师范大学2023年校友单位专场招聘会上,应届毕业生李香凝带上了20份简历。不到一小时,简历就投递了近1/3,已有企业表达了后续面试的意愿。
春招关键期,如何进一步助推毕业生精准找到心仪工作?这次,华东师范大学请来了150余家校友创办或校友担任高管的企业。上述企业覆盖了科技、金融、教育、传媒等行业领域,职位类型包括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教师、财务等,提供了2300余个就业岗位。参会单位中,既有中小学校,也有世界五百强企业。这些岗位与毕业生求职需求匹配度非常高,现场人气十足。
不仅如此,华师大学子们还可以在现场得到校友大咖的一对一简历辅导。应届毕业生俞融表示:“HR们从多个方面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有些是我之前完全没有意识到的,这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
其实,对很多企业来说,招收校友也是一个不错的吸纳人才举措。毕竟,不少校友创业企业本来就以学科优势作为背景,这些企业也希望其团队成员有相同的学科背景。比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校友创立外贸企业,或在外贸企业担任高管,他们更喜欢招收从母校毕业、具有商科优势的毕业生。
同济大学校友杨军是深圳一家高科技建筑企业——筑加智慧城市建设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作为同济大学深圳校友会的理事,今年,他和当地20余家校友企业联合返回母校招聘。杨军告诉记者:“招收了两名同济优秀毕业生。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为国内一流高校的毕业生很少愿意到创业不久的企业工作。”
显然,当下的就业形势为部分创业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不过,杨军坦言,即便是同济这样的双一流高校,也存在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脱节的问题。企业要求数字化建设设计人才,而高校的人才培养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建筑设计领域。看来,拓展高校就业渠道,除了校友、企业来帮忙,高校在学科改革方面还要努力。高等教育不能局限于大墙内,更要符合市场需要。
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