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荷扇送清风 创意摄影 一支奇特的钢笔 茉莉花剧场 听蝉 鲁迅与接受美学 舌尖上的家乡
第16版:夜光杯 2023-07-26

茉莉花剧场

尹画

我先前并不知上海有家茉莉花剧场。偶然在公众号看到它的名字,再也忘怀不了。我喜欢茉莉花。风吹过来的时候,若即若离的香味,犹如白描般清新淡雅,不带半点世俗。我坚定地想,以茉莉花为名的剧场必然也是美的吧。

那天,我换了件米白色的裙子,背一只同色的包,好像也把自己包装成一朵茉莉花。搭乘地铁一号线,从人民广场站十四号口出来,步行十分钟,就走到了北海路二四七号。

这是一条在闹市区也会被忽略的小路。我不曾想到它距离鼎鼎有名的大世界竟然那么近。显然,人们的目光都被大世界吸引过去了,谁还会留意夹缝里的一条小马路呢。一步一步走近茉莉花剧场,抬起头仰望。虽然早在公众号里就浏览过它的图片,但我还是被亲眼所见的“茉莉花”深深打动了。它的外观素朴,不同于沪上任何一家剧场,一水的米白色,静悄悄的气质,没有一丝繁琐炫目的设计,极致的素朴反而最高级,单调的色彩带来悠远而绵长的视觉冲击力。它真的像是一朵又白又香的茉莉花。

然而,它并不年轻了,它已是一位百龄“老人”。始建于1922年的茉莉花剧场,前身为申江大戏院,后更名为中央大戏院,专映国产电影。1970年转由上海市总工会运营管理,正式更名为茉莉花剧场。由于剧场设施老化,前两年茉莉花剧场停业,进行全方位改造修缮,直至今年春天才重新对外开放。

踏进金色的大门,我像孩子似的满怀好奇地东张西望。剧场转角的窗花做成茉莉花造型的花饰,在天花板的反光中像朵朵真实盛开的茉莉花。剧场二楼是历史陈列长廊,介绍了茉莉花剧场的前世今生。剧院并不大,闹市区寸土寸金,经历了百年风云,还能保留住这么一座小而美的剧场已属不易。

那天,我观看的是话剧《原野》。舞台上搭建了民国初年北方农村的生活场景,手戴镣铐的仇虎在原野铁道旁出现,衣衫褴褛,瞬间将我带入了时光隧道。这一次的改编,风格先锋,通过三轮循环出现在铁道旁的相同场景,讲述了不同细节的复仇故事。演员们看起来都是90后或者00后,肢体语言丰富,演说台词有和声的效果,中间也融入了一些英文和上海方言,给肃穆的故事氛围添加了幽默感。虽然我还是怀念刘晓庆版的金子,但我也知道,时代变了,艺术的演绎方式自然也会变,学会接受新事物,欣赏年轻人的新思想,这也是永葆心理年龄年轻的表现。

走出茉莉花剧场,我回首望了一眼北海路二四七号的金色路牌。突然觉得它是有寓意的。二四七,象征着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周七天都有剧看。美妙的时光从剧场里开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