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中国每年将有近百个项目上天实施 为千里之外的患者做腹腔镜手术 小儿“冬病”试试“夏治”
第7版:上海新闻 2023-07-27

为千里之外的患者做腹腔镜手术

上海首例5G+AI超远程国产机器人微创手术昨顺利完成

昨天,华克勤教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杨浦院区的5G+AI超远程精准妇科机器人手术指挥中心里,紧盯屏幕、熟练地操作着机器人控制台。作为中国妇科微创技术的领跑者,这一次她带领其团队成员为一位远在2000公里之外、罹患了子宫多发肌瘤合并贫血的宁夏妇女进行手术。约2小时后,这例上海首例5G+AI超远程国产机器人微创手术顺利完成。值得一提的是,该手术同时也是华东首例国产机器人辅助下的5G+AI超远程妇科腹腔镜手术。

患者王女士今年50岁,8年前发现了子宫肌瘤。今年7月,王女士在宁夏当地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肌瘤已经从一个变成了多个,分布在子宫黏膜下、浆膜下以及肌壁间。子宫已经悄悄长到了孕10周的大小。王女士被诊断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合并贫血,需进行全子宫切除术。

得知上海与宁夏已开展医疗卫生合作近十年,王女士渴望得到上海专家的微创手术治疗。另一方面,当地医生也渴望得到上海专家面对面的指导,尤其是手术的关键环节。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能免去患者异地就医的不便,又能帮助专家节省时间成本?“机器人5G+AI超远程手术方案”,让这一切成为现实。

据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是最早引进手术机器人的医院之一。截至目前,医院已完成了近千例机器人辅助下妇科手术,手术范围涵盖妇科良恶性肿瘤、生殖道畸形、盆底功能障碍等妇科疾患,积累了丰富的机器人手术经验,造福了众多患者。同时,也开展了华东地区首例国产机器人辅助下妇科手术,成功为一例罕见子宫肌瘤肺转移患者切除了全子宫及双附件。

华克勤教授及其团队此次操作的这款上海微创公司自主研发的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是国内首款运用5G+AI技术实现超远程手术的四臂腔镜机器人,其核心软、硬件已打破技术壁垒,实现了自研自产,成功实施“跨越千里”的手术。其次,5G+AI技术依靠其“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等特性,确保了远距离数据实时采集传输的实时性、精准性、高速性。也就是说,华克勤教授通过高清视野辅助,在机器人平台开始操作的那一刻起,接收到指令的机械臂就将数据实时传输到了千里之外的患者身上,精准灵活地完成了解剖、分离、切割、缝合等各项手术动作。

记者获悉,基于上海市科委的重大课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参与了这款国产多孔手术机器人系统在妇科临床应用的研发过程。从手术机器人的尺寸体积,到切割止血等精细操作动作,华克勤教授团队参与了研发的过程,给出了最直观、最真实的系统性评价。临床专家团队在与工程团队的不断交流碰撞中,促进产品迭代升级,实现了国产多孔手术机器人系统在妇科手术患者中,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次手术采用的仍然是腹腔镜下手术的方式,只需在患者腹部打几个直径约0.5—1厘米的小孔。机器人的机械臂随着手术医生的指令,互相配合,灵活自如、精准地在完成了盆腔粘连松解,恢复了正常解剖结构。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国产机器人远程手术不仅能完成简单的手术操作,而且能够承担复杂精细的妇科微创手术,也凸显了“中国智造”未来的前景。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姜桦表示,在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过程中,医院一直致力于通过信息化建设和5G及AI技术的应用,继开通了国内首个5G一站式出生缺陷防控平台之后,此次,5G+AI服务再升级,成功在异地高难度妇科手术上实现了突破,是医院在智慧化道路上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本报记者 左妍 通讯员 李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