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国防教育在上海:永葆初心
第16版:军界瞭望 2023-07-31

国防教育在上海:永葆初心

上海女民兵练习对空射击要领

纪念七七大游行中,姑娘把纸花挂在战士的枪上

上海华昌钢精厂工人为志愿军制造水壶

上海中学生野营,在界碑前宣誓

小学生参观驻沪部队舰艇

◆王笑梦 张韶华

74年前曾以空前热情欢迎解放军入城的上海人,今天对军队又是怎样的感情?答案依然是令人振奋的。作为有着红色底蕴与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上海历来关心与支持国防建设,高度重视国防教育,让红色基因赋予城市生机与活力,使这座伟大的城市成为红色博物馆、生动教科书。

纪念七七大游行

1949年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和华东军区把激发广大市民的爱国主义思想,传播现代国防理念放在突出位置。经过统筹考虑,并与社会各界沟通,当时的第三野战军司令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在7月6日举行史无前例的人民力量大游行,不光安排三野的3个步兵师、11个特种兵团受阅,还有30万有组织的群众和约100万普通群众参加,共同纪念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十二周年,并庆祝上海的解放。

据记载,游行行列以参加解放上海战斗的三野主力部队为骨干,有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兵和汽车兵方队,上海各界代表制作的宣传花车也被安排到游行队伍里,整个队列长达25里,为便于组织,车辆行驶速度规定为每小时15公里。当天16时整,三野领导人暨上海党政军首长、各机关各团体代表在北四川路港口司令部检阅部队,三野的军旗迎风飘扬。最先受阅的是机械化方队,其中有缴获自蒋介石王牌快速纵队的美式坦克,也有在长江重创英国军舰“紫石英”号的重炮,现场解说员强调,这些受阅装备在仅仅几个月前还是反动势力镇压人民的凶器,但如今转到人民手中,成为爱国自卫的利器。检阅台上,各界代表和观众不断发出欢呼,特别是看到坦克大炮滚滚而过时,“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的口号声响彻云霄。

检阅过后,游行开始。解放军受阅部队经北四川路、杨树浦工人区、南京路、戈登路(今江宁路)等行进,中途大雨如注,但游行军民都精神抖擞地前进,欢呼的人群也不顾雨水冲刷,无数双手伸向车上的指战员,来自沪宁、沪杭铁路局的职工跑步紧随装甲车辆,用粉笔在车身上写下“炮口对准敌人”“支前生产”等标语,当解放军行至杨树浦工人区时,15万职工和学生、教员已等候多时,每个人手里的红旗立即挥动起来,如红浪翻滚,人们把鲜花彩纸拼命地撒向人民战士的身上,兆丰纺织厂职工敬献了一面高140英寸、宽96英寸的锦旗,上书:“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永远跟着你走!”现场参加献旗的女工代表汤桂芬后来回忆:“我看到的不只是解放军的力量,还有我们人民的力量。从现在起,中国再也不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动派迫害了。”而在南京路,三一印刷公司一位老职员背着筐子挤到队伍里,把职工们慰劳解放军的新毛巾一条一条塞到战士腋下、皮带上。屡遭敌人空袭的江南造船所(今江南造船集团)赶制出“重庆号兵舰”模型参加游行,该模型高八尺、长一丈,舰上设备都和几个月前起义的“重庆”号巡洋舰一样,近20门大小炮排列在上面,造船工人周新泉说:“我们赶制这个模型的心意,就是表明我们还要努力造出真的兵舰,送给解放军,保卫我们的万里海疆!”

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新中国成立之初,受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台湾国民党当局军事袭扰,上海经济一度遇到巨大困难,特别是1950年2月6日国民党空军轰炸上海,造成全市丧失三分之二的电力,敌人叫嚷要把上海变成“黑城、臭城”,但在全国人民支援以及驻沪解放军英勇奋战下,上海挺过了艰难时刻。也正是发生在身边的一系列鲜活事例,更加激发起上海人民的国防热情。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了保家卫国,支持国防建设,上海青年踊跃参加军事干校,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到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上去。仅仅1950年12月里,全市有2万多名学生、9000多名青工报名参加军事干校,在全国报名参军的人中,每8个就有1个来自上海。格致中学的高中生笪有仙表示:“抗战时期,我家为日寇所毁,一家人辗转流浪,我亲眼看到日寇的暴行,我亲身尝过了敌人的无理压迫。几个月前,又遭受逃到台湾的蒋介石集团的野蛮轰炸,我不能再容忍了。虽然我是女孩子,可是我的身体很好,我要到空军干部学校去学习,做一个女空军去消灭凶残的空中强盗。”而报名参加海军的几名原鸿生客轮水手,则表达了向解放军学习的志向:“我们不会忘记,1949年上海刚解放时,为了粉碎武装匪特劫持鸿生轮的计划,7位警卫战士献出了生命,但保护了两百多名乘客和船员的安全。今天鸿生轮依然航行在黄浦江上,我们要继承烈士的遗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军地各界紧扣时事热点,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国防教育。其中,军事野营在那一代青少年心中留下深刻记忆。这些野营由驻沪部队、民兵和教育部门协作举办,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行军、宿营、制式教练、战斗教练等军事活动(有条件也可以组织射击活动),这是军事野营的基本内容;二是袭营,夜间追踪搜索,夺高地等军事体育游戏;三是文娱体育活动。这3种活动按照具体条件精心安排,既紧张热烈,又轻松愉快。

1963年7月,北虹中学140多名男女同学,被幸运地选中参加驻沪水陆坦克团的“一周营”活动。野营中,同学们首先接受专业讲解,部队教员一边指着水陆坦克实物,一边在黑板上写着,向同学们介绍坦克八大组成部分、性能、功用等知识。这位教员曾驾驶缴获的坦克,参加过淮海战役、解放上海的战斗,他在讲课中,结合亲身的经历,向同学们灌输热爱祖国的思想。同学们还在“驾驶椅”上模拟坦克驾驶,上了为正式驾驶坦克打下基础的重要一课。经过3天的练习,同学们初步掌握在“驾驶椅”上驾驶坦克的技术。正式实习操作开始后,同学们按班分批登上坦克舱,在年轻人的操纵下,庞大的坦克慢慢地前进了,沉重的钢质履带把松软的泥土压出两条深深的痕印。从早晨到傍晚,同学们学会了前进、倒退和转弯的动作,当他们从坦克上跳下来的时候,直乐得眉开眼笑,手舞足蹈。每个同学都感到,在野营里不仅初步学会了驾驶坦克,更加爱上坦克,深刻认识到要随时练好本领,保卫祖国。

“智慧城市”来拥军

改革开放后,上海国防教育进一步走向深入。1985年10月,包括西南边境自卫还击战英雄在内的我军英模汇报团第三分团来到上海,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热烈欢迎。在兴业中学,上海市征兵办公室特意举办“赞英雄振国威,送新兵上征程”座谈会,邀请汇报团的两位英模(其中一位是上海籍)与58名新兵交流,还有许多中小学生参加。当英模介绍自己血战南疆、扎根海岛的事迹时,新战士听得聚精会神,刚才还在调皮的几个小学生也很快听入迷了。新战士代表金学勤说,他原是友谊汽车公司驾驶员,每月奖金超过工资,生活条件优裕,“可优裕安定的生活是同代人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决心走英雄成长的道路”。62中学教师、新战士家长代表虞炳山也用亲身经历表达了热血男儿要抛弃个人的利益,有志青年应以保卫祖国作为第一志愿。会后,大家一起来到复兴公园马克思像旁,栽下象征火红青春的杜鹃花,表达了爱国主义的崇高信念。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市广泛宣传“南京路上好八连”、“模范医学专家”原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吴孟超、“军营扑火人”空军干部郑跃、“全国十佳青年”海军战士周德华等先进典型,使军人形象在上海人民心中牢牢扎根。1994年夏,全市开展规模空前的国防知识竞赛,参赛者达百万之众,收回试卷81万份,平均每15名上海市民交了一份答卷。而遍及上海城乡的800多处国防教育基地,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为国防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21世纪,上海把国防教育作为维系国家安危的战略工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工程、提升市民综合素质的基础工程,把握时代性、开放性和生动性要求,抓住“智慧城市”建设契机,创办“全民国防教育网”“社区国防教育频道”“上海国防”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挖掘军事科教文化人才优势,摸索走基地化、常态化、社会化、网络化的“四化”教育模式,使国防教育更具时代感和生动性,在全社会树立理解军人、关心照顾军属的良好风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