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9日 星期日
最珍视的头衔还是作家 阅读空间 无处不在
第8版:文体汇/聚焦 2023-08-19
“斜扛”许知远

最珍视的头衔还是作家

许知远

扫码看视频

带着最新出版的“梁启超五卷本”第二卷《梁启超:亡命(1898—1903)》,许知远作为2023“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的嘉宾,昨天出现在上海图书馆东馆阅剧场。讲座时间未到,大厅早早聚集了众多年轻人。

从不关心网络评价

2013年,许知远萌发了要写梁启超的念头。“首先是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拥抱世界的巨大开放性,以及对自己所处时代环境的灵活适应性,以及对未知的强烈好奇心。”2015年,他开始了第一卷的写作。访谈节目《十三邀》只是许知远生活工作中极小的一部分,写作之外,他的工作还包括但不仅限于公司的日常管理等。他坦言平衡永远是一个无法企及的状态。放松,只是在不同事件之间转换,或者试图在“专注的心不在焉”或“心不在焉的专注”间切换。失衡的时候,他会长时间散步,或者喝酒,听音乐。他最珍视的还是“作家”。在他看来,作家是一个以自己独特的经验和眼光去描述世界的人,这种独特性是不可能被AI替代。

23年前,25岁的许知远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今天,他以一本讲述30岁梁启超的传记来投射自己的情感,关于一个人被推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如何观察,如何重新发现自己,产生崭新的变化。许知远希望读者能从中读到生命力,读到那种转化的能量。他从不关心网络评价,“你需要珍惜的是尊重你的人对你的看法,要珍惜那些身边人对你的看法,要珍惜自己内心的声音。”

对印刷物有强烈情感

1898—1903年,三十而立的梁启超,在古老中国死亡与现代中国诞生的关键时刻,行走于东京、夏威夷、新加坡、悉尼……他和日本首相笔谈,在华尔街拜访J.P.摩根,前往白宫会晤美国总统;他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基于所有人都是同代人的信念,许知远追随百多年前的梁启超,去檀香山喝菠萝啤酒、在墨尔本的淘金博物馆中闲逛、欣赏横滨的色彩、品尝李鸿章杂碎的滋味……许知远尽力在不同时空中寻找着某种延绵不断的线索。

2023年7月,单向空间在东京银座开了一家新的分号。许知远将之也纳入了自己写作梁启超传记的副产品之一。此时,距离第一家“单向街图书馆”在北京海淀的圆明园东门边开张已经过去18年。书店就像社区,而且是在成长。在他看来,一个书店空间,更是像与各种各样的人,甚至音乐、酒精等感受的相遇。另一方面,对于书籍、印刷物的强烈情感,也推动着许知远年复一年地坚持着。“这个时代,书籍、印刷物的力量和作用被削弱了,我对印刷物强烈的情感,对人的记忆的确认和留存是非常宝贵的。”

喜欢开放式的生活

一直与娱乐文化保持距离,2022年许知远接受了正在海南拍摄的真人秀节目《向往的生活》邀请。那刻的他单纯地觉得,“能让我去远方、去海边,我就开心,而且黄磊老师的饭真的做得很好吃。”

在参加上图东馆讲座,讲述一个百来年前的故事的前一天,许知远在录制新一期的节目,主题是电竞。在大家的撺掇下,他打了一局游戏,被“摧残”得精疲力尽,但这极大地满足了他的好奇心,甚至还去打了街机游戏,过了极度飞跃的一天。“我喜欢的生活就是很随机的、未知的。我喜欢这样开放式的生活。”

新的时代语境,就会有新的探索旅程。许知远认为,如果一个人可以在拒绝中得到某种确定,甚至因此获得一种更深入的感受,也并非完全不可以。但也有人是需要主动地付出,投入行动来确认自己和世界的链接,比如30岁的梁启超,那自然更值得赞许。“因为世界就是一场丰盛的宴席,生而为人,我们应该去品尝它。” 本报记者 吴南瑶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