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月饼已经成为当季热销的点心。而在海外市场,一枚香甜绵软的月饼不仅是时令美味,更是一种家乡味道和“中国符号”。提前数月,杏花楼、新雅、沈大成等上海老字号企业已经将自己的月饼产品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地。随着“走出去”的步伐越迈越大,青团、八宝饭、烧麦等海派味道也成为了当地超市的常驻产品,一解海外华人的乡愁。
中秋月饼热销海外
“从今年6月底开始,我们已经陆续出口了三批月饼,送到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市场,预计今年的总体出口量会大大超过去年。”上海杏花楼食品有限公司厂长徐刚告诉记者,经典的“四大金刚”最受欢迎。“海外华人对豆沙、莲蓉、椰蓉和五仁等传统口味情有独钟,特别是玫瑰豆沙月饼,特别畅销。”
百年杏花楼的首次出口,是在2018年。前一年的中秋节前夕,杏花楼收到一封美国华侨组织发来的求购函,想要购买杏花楼的月饼。信中写到小时候他们居住在上海,到了美国几十年,年纪渐长,思乡之情愈重,但却买不到小时候吃过的杏花楼月饼。经过一番努力,第二年,杏花楼月饼就远渡重洋,进入当地电商、超市等渠道。
今年海外市场对月饼的需求更大了。早在数月前,杏花楼就接到多张订单,已出口盒装月饼2万多盒,单只独立包装月饼30多万只。盒装月饼较2022年上涨100%多,单只月饼较2022年上涨近24倍。
“入乡随俗”尝试创新
“目前沈大成商品已经出口到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地。”沈大成市场部经理姚曾莹告诉记者,自2019年开始,沈大成每年都有3次大批量出口,为多国市场提供清明季的青团、中秋季的月饼和新春季的糕点小吃。
姚曾莹告诉记者,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他们也会针对不同的市场进行一些本土化的尝试,以期“入乡随俗”。在进入新西兰市场之前,沈大成和安佳联动打造了一系列“中点西芯”产品。以抹茶牛奶青团为例,其外皮采用了传统青团的制作工艺,而内馅则融入安佳奶油,创新尝试受到了海外市场的追捧。
海派味道融合文化
“想家的时候,我会去亚超买冷冻的粢饭糕、油条,还有烧麦,给自己做一顿上海味道的早饭。”在美国留学的小张同学说,看着超市货柜上、冷柜里出现熟悉的上海老字号,心里暖暖的。而有了这些快手点心,也让他能够“投喂”异国好友,来一波“反向安利”。
业内人士表示,上海老字号的积极“出海”,拓展的不仅是市场,更是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也是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建议老字号要积极借助当地的“侨力量”,积极地和当地文化融合,把“老字号”更好融入当地的消费者和市场,让全球消费者有机会、有渠道去体验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产品。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