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陶艺·蒸蒸日上 意蕴生动《平衡木》 将军罐上“鹊桥相会” 吹箫引凤结良缘
第13版:民间收藏 2023-08-26

将军罐上“鹊桥相会”

清代“牛郎织女鹊桥会”彩绘将军罐

◆苏 凝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农历的七月初七之夜,相传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这一天被称为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女儿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起源于汉代。“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唐代刘禹锡在这首《七夕》里,描写了牛郎织女相会时难别亦难、亦喜亦悲恨别离的复杂心情。

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故事,浪漫而深情,受到我国历代人民的喜欢,他们鹊桥相会的唯美画面也较多地出现在日常瓷器、画作、绣品、家具及文房用品上。笔者多年前收藏的一件青花五彩将军罐,上面描绘的就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情景。

这件将军罐制作于清代康熙年间,高39.8厘米,口径17厘米。直口,鼓腹向下收敛,平底,有盖。罐身在三组双弦纹的间隔下被分成三层画面,罐颈环绕的一圈洞石和折枝花叶,为整个画面定下了和谐美好的基调;罐肩处为青花几何图案和长短不一的粗线条,乱中有序,简单的线条呈现出一种繁密古拙的美。

罐身精心描绘的是牛郎织女相见分开的画面,一幅为牛郎和织女相见的情景:身着蓝衣的牛郎,骑坐着老牛风尘仆仆从凡间赶往天上,在天庭石栏的一隅,他拱着双手,与日思夜想的织女相见。身着绿裙、云髻高绾的织女,在五位仙女的陪伴下,揖手激动地看着牛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那五位仙女,有一位手持如意,有一位拿着折扇,还有一位手执拂尘,其他两位手上没拿物品。她们均静静地站立着,微笑地看着牛郎织女,为他们祝福。画中老牛、人物均被祥云环绕,一群喜鹊扑棱着翅膀,为牛郎织女搭建了一座充满生机的“鹊桥”。短暂的相会、互诉衷肠后,他们要分开了。

罐身的另一幅画面,描绘的就是他们被迫分开的情景:牛郎蹲跪在地,手拉织女的腰带,神情愀然,万分不舍。脚踩祥云的织女含情脉脉,俯身交给牛郎一件似梳子的贴身物品,留作念想。罐盖上,庭院的一角,三个幼童在嬉戏玩闹,少年不知愁滋味,他们的活泼烂漫也为这幅沉重的画面带来一丝轻松的氛围。

将军罐为明清时期的一种罐器,因其盖颇似将军的头盔而得名。将军罐始见于明嘉靖、万历年间,盛行于康熙朝,其器形体高大,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青花五彩是以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彩而与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以五彩为主、青花为辅。这件将军罐形制规整,胎质缜密,人物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服饰色彩丰富,写意中带着一种神韵。青花发色青翠,绘画工艺精湛,时代特征明显,保存完好,是康熙一朝青花五彩人物罐的精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