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娜”个榜样 为足球快乐的自己从未改变
第11版:文体新闻/体育 2023-08-28

为足球快乐的自己从未改变

——独家专访中国女足队员王霜

本报记者 厉苒苒 摄

图IC

王霜(左)与本报记者厉苒苒合影

结束女足世界杯的征程,从澳大利亚回到中国,在上海,记者见到了风尘仆仆的王霜。依然是那个阳光的模样,依然笑起来嘴角出现个浅浅的酒窝。

在一个安静的午后,听王霜诉说这些年“像过山车一样的经历”,听她感慨:“人生就是在一声声质疑声中成长”……那个单纯的为足球而快乐的女孩,二十多年来从未改变。

梦开始的地方

盛夏午后,窗外,知了声声叫着夏天。耳畔听着,那是与童年时代相似的背景声音。记忆中,7岁时的暑假也和此刻一般热。站在绿茵场边看着比自己大2岁的表哥曹国栋踢球,王霜心头始终涌动着一团比环境更热的火焰——“我想踢球!”

混迹在男孩子中踢球,场上,只有她一个“假小子”。开始也曾被嫌弃:“女孩子,踢什么球?”但当她在比自己高一个头的男孩子堆里突破、冲刺,赛场边观赛的家长惊诧于她的灵性与爆发力,纷纷感叹:“这姑娘伢儿好厉害!”

并非外界认为的那样顺风顺水,王霜足球生涯的开端,其实就曾遭遇挫折。

11岁时,王霜被破格录取,第一次离家去北京参加国家队“希望队”在人大附中办的训练营。那是她第一次离家生活,也是第一次面对正规的大场地踢球。因为感觉孤独,王霜经常整宿想家哭鼻子,因为踢惯了校园足球的小场地,王霜怎么都不习惯硕大的绿茵场。

“五人足球的王者踢不来正规足球!”这是教练对王霜的犀利评价。训练营考核,第一个被录取的她,第一个遭遇淘汰。

“那时候就是很委屈……明明是你们先选了我!”11岁的女孩心头涌动的更多是不服气。回到武汉,王霜加入了武汉市吴家山女足班,也是在这里,教练告诉她,不要遗忘这段当时看来格外痛苦的回忆:“只有一直去想,你才会获得经验教训,才能成长。因为这个会让你变得强大。”

而这段儿时经历,也让之后的王霜,在面对挫折时,更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一定要知道,如何再重新站起来。一定不要放弃,要相信自己。我想要证明给那些质疑我的人,他们是错误的。”

在质疑之中成长,王霜身上那种天不怕、地不怕,越是困难愈战愈勇的特质渐渐显露。随后的故事,大家都已熟悉——17岁加入女足国家队,王霜逐渐成长为中国女足的当家球星。

训练的过程漫长而痛苦,只有足球,让王霜感觉自己不是孤单的。因为,“无论发生什么,在球场上,你都不会是一个人。”

从废墟里重生

网络上的口诛笔伐,王霜早已习惯。因为这并非第一次,而上一次,那种舆论的浪潮,几乎将她淹没。

2018年8月,和“大巴黎”签下合约后,她在个人日志里写下这样一句话:“梦想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留洋巴黎,首战就破门加造点,几轮过后成为绝对主力征战欧冠,打入欧冠首球……在法国,一系列的成就将王霜的名号在世界范围打响。

然而看似风光无限的留洋之旅,因那一年的世界杯,戛然而止。

2019年女足世界杯,中国女足八分之一决赛以0比2不敌意大利女足。“终场哨响那刻,觉得整个世界都崩塌了。”王霜说,“脑海里一直在想,世界杯怎么就这么结束了?”王霜不愿去相信满怀信心征战世界杯的自己,竟然零进球零收获——“对自己格外自信地去,对自己充满怀疑地归。”

世界杯结束一周后,在所有负面失望情绪的累积之下,王霜宣布与大巴黎解约。从被所有人看到到无人关注,“那时候落差特别大。”王霜说,“我就只想逃避!”回到武汉,她不愿再去碰触足球。看书、闲逛、种草种花——唯独,不想练球。

2020年1月23日,是王霜的25岁生日,却也是武汉因疫情宣布封城的日子。意外被困,王霜无缘随队前往澳大利亚征战奥预赛。无法去绿茵场的日子里,王霜反而对足球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在家中垫上练习盘球,在天台上进行皮条接球训练……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王霜诠释了什么是永不言弃。

“人生就是在一声声质疑声中成长。心态就像过山车一样。如果能在这些起起伏伏中,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去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才最重要。”她说,本次世界杯失利后的感言,其实都是自己的肺腑之言,对女足的热爱依然炙热始终强烈,“我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帮助中国女足变得更好。”

期待“追风女孩”

闪光灯下的中国女足7号,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一个热心公益的“小王”。

本届世界杯小组赛第二轮赛后,王霜站在球场中央,展示一件有11个签名的白色球衣。“很开心今天拿到三分,赛前小王还帮一群‘追风女孩’实现了心愿,请一起为女足的未来加油!”王霜所说的“追风女孩”,是来自乡村女足球队的孩子。王霜一直关注乡村女足发展,她还曾到过云南石林的乡村女足球场,“现场教学”。

接地气地做公益,看未来坚持留洋梦。

无论是这次世界杯赛前还是赛后,王霜都不止一次提起自己在美国女足联赛的经历。在她看来,留洋是为了学习和提升,“让自己经历更多不一样的足球理念。学习不一样的足球发展和模式,包括看到国外的竞争对手,如何训练提高。”对她以及对中国女足而言,这些都是最宝贵的经历。

5年前去巴黎,王霜是带着好奇而去,“我是想看看自己和欧洲选手比较,差距有多少。”而如今,更成熟的王霜,想看的东西却更多了,“从最专业的女足联赛和俱乐部里,学到不一样的足球氛围和理念。”

始终都是那个敢说敢做有梦想的女孩,王霜说:“如果能找到自己特别热爱的工作,作为人生事业,就会特别幸福。”足球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很短暂。但王霜希望,在自己职业生涯尾声,能学习更多足球理念,“在未来某一天退下来后,还能为中国足球贡献自己力量。”

亚运会、奥运会,未来,王霜要做的,是继续带着中国女足前行。而王霜想做的,是一直努力奔跑,用自己的热爱激励更多女孩投入足球运动,托起中国女足未来的希望。

本报记者 厉苒苒

对话王霜

“只要国家队需要,我随时都在”

Q:这一届世界杯结束了,如今回头看,你有什么感想?

A:这一届世界杯,我获得两个点球。对于我个人而言,在所有国际大赛上都获得进球,取得了个人的一种圆满。但没能带着队伍往前走更远,是遗憾的。

Q: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A:这一届世界杯结束了,但并不代表世界末日。人还有生活,还有未来要去拼搏奋斗。最重要的是要调整自己,去征战下一场世界杯。更何况,我们还有即将到来的杭州亚运会、奥预赛,只要国家队需要,我随时都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