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硕)面对全球资产管理行业高速增长态势发生的现实转向,上海的资产管理中心建设依然充分彰显了金融市场的基础优势和内生韧性。
昨天,由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课题组编制的《2023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报告》发布,上海在2023年全球资管中心综合排名中保持第六名。在业内专家看来,这得益于国内金融市场持续的高水平开放,头部资管机构资产管理规模的逆势增长,以及气候投融资试点等制度创新的推进落地。
《2023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评价指数报告》以多维数据为评价依托,客观呈现了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趋势特征和最新格局。与2022年相比,受资本流动以及ESG领域投资的景气程度影响,欧元区资产管理中心评分和排名普遍上升,亚洲地区则有所下跌。纽约仍以绝对优势领跑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巴黎一跃进入前三强,并以微弱优势超越伦敦。一方面,巴黎在股票市值、ESG ETF和债券发行等方面获得高达30%—50%的涨幅;另一方面,自英国退欧以来,伦敦股债市场资金流出趋势加剧,IPO数量锐减,叠加2022年英国养老金市场风险,开放式基金的净资产规模下滑明显。
值得关注的是,受益于上海资管市场持续开放,上海依然保持在第六位。首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丰富底层资产供给。2023年上半年,上海是IPO数量最多(62家)的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并上市了30年期国债期货、氧化铝期货、合成橡胶期货与期权以及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等衍生品。其次,头部资管机构AuM逆势增长。截至2023年6月,以上海为总部的前五大资管机构AuM同比增速达23%,位居全球前列。第三,政策资源持续丰富。上海于2022年7月成为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同年8月成为气候投融资首批试点;截至2023年6月,上海已有59家QDLP和86家QFLP。
报告指出,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是当前中国资管市场最大的挑战,也蕴含了极大的机遇。2023年上半年,中国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4.3万亿元,占比96%,理财业务规范化转型成效显著。中短期内,银行存款利率下行与居民配置结构调整为银行理财市场带来增量资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银行理财市场带来增量投资标的。
随着另类资产在全球资产配置中比重上升,2023年3月国家发改委、证监会发文,加快推进REITs常态化发行。上交所公募REITs试点范围进一步覆盖到新能源领域,数量同比增长1.7倍,市值增幅70%,在亚洲呈加速追赶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