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新需求  新挑战 见证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 拒绝“野生导览”后的一种尝试
第11版:文体新闻 2023-09-05
导游培训之后兼职当上博物馆讲解员

拒绝“野生导览”后的一种尝试

上海历史博物馆 邵晓艳 绘

参观者游览博物馆,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而是想要探究文物背后的门道。但是部分博物馆配备的自有力量有限,统一的路线和导览时刻,也难以满足参观者的多元需求。为了解决供需矛盾,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在上海试水,邀请持证导游“专业进修”,扩充博物馆编外讲解员的队伍,试点1个多月来效果显著(见左上图)。

“陶猪身躯肥硕,嘴巴前拱短促,腹部圆滚滚下坠,四腿粗短,野猪特征已经退化。这显示了早期‘上海先民’对野猪的驯养过程,从而证明了大约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驯化改良动物的能力有了长足进步。”在上海历史博物馆里,导游吴荣俊向游客翔实介绍这件“家猪陶塑”(见左下图)。这件曾经在上海博物馆“申城寻踪——上海考古大展”亮相的明星展品,从青浦区崧泽遗址1号沟出土,是马家浜文化的代表文物,目前在上海历史博物馆常设展出。

春秋旅行社的导游吴荣俊并非上海历史博物馆的专职讲解。他是首批通过了上海历史博物馆专业考核的22位导游之一。上历博颁发了“基本陈列讲解资质证”,有效期1年,在导赏全程他始终佩戴着。吴荣俊说,博物馆专家对他们专业培训15天,督促学习15万字的文物资料,“过去在博物馆讲解,感觉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现在持证上岗有底气。”

上海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裘争平说,不否认第三方讲解存在资深人士,但有很多确实是浑水摸鱼。他们打着研学的招牌,讲解不严肃、不规范、不科学。今年7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上博等相继出台新规,未经馆方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带队在馆内讲解。

但是,专业讲解供不应求的矛盾客观存在,以上历博为例,日均参观人数在暑期是5000人次,但是专职讲解只有3人,志愿者助阵后依然难以满足需求,人工讲解力量有待充实。第三方机构瞄准商机,在社交平台推出诸多良莠不齐的“导览”,暑假期间他们活跃于各大社群媒体上接客谋利,大多数以研学的名义做生意,收费从100多元到上千元不等。但有参观者在买单后反馈,这些“野生导览”讲解专业度存疑,不乏滥竽充数,也有观众投诉,未经授权的“野生”个人讲解和机构研学等商业活动,造成重点展位前拥堵,干扰他人游览。

博物馆开门办馆,将旅行社导游培训升级,充实讲解员队伍,这在上海也属于第一次。春秋导游管理部总经理韩震霄欢迎这项“美美与共”的举措,他说,博物馆文化纳入到旅游行程中,增加了旅游的文化含量,实践了文旅融合政策,这非常有意义。因为文化和旅游业相关要素之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突破原有产业边界,交融成新的文旅产品业态,这是当前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记者从上历博了解到,本周开始第二期持证导游的培训,未来考虑和更多机构合作,提供多元的“博物馆+”体验。本报记者 乐梦融

相关链接

国博、上博拒绝自媒体直播、商拍

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今年7月均公布新的参观须知,明确拒绝自媒体直播、商拍、私自讲学等行为。其中上博规定:对于未经许可以及未按要求在馆内开展讲解、教学活动等违反各项规定的人员,上博安全保卫部门将依法依规终止其讲解行为并责令离馆。对拒不服从管理、扰乱正常参观秩序,造成不良影响的人员和单位,上博表示将视情节严重程度追究法律责任;未经允许,勿在馆内进行个人直播或录播活动。国博也明确规定:未经批准,禁止进行讲学、表演、采访、商业性拍摄、自媒体直播、录播等非参观活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