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紫
出差慈溪,顺便重温了一遍“汲水奉母”的典故。
据《四明谈助》(清徐兆昺著)记载:“汉代董黯事母尽孝,母疾,嗜饮大隐溪水,远不能常致,乃筑室溪旁,人遂名‘慈溪’。”意思是:东汉时期,董黯(汉代大儒董仲舒六世孙)的母亲病重,想喝娘家的大隐溪水,董黯立即前往几十公里外的大隐挑水给母亲喝,不仅如此,为了母亲能随时饮水,他还索性在溪旁修了房子住下来。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民间都在传说,喝着大隐溪水的董母身体渐渐好转起来。一天,董黯正在田间劳作,忽然从地下冒出清泉,泉水甘甜得就像大隐溪水,董黯于是就地掘井。乡亲们称赞董黯的孝道感动了天地,董黯却说:“是吾母之慈所感也。”
传说毕竟是传说,再感人,也隔着1700年的时空之遥,无法亲见。然而,幸运的我们却在一天之中完美“穿越”,回到了母慈子孝般的温润氤氲中。带我们“穿越”的,不是虚拟现实的VR,而是一张张真实又美好的笑脸。
第一张笑脸,花一样地“开”在市中心的一家餐厅里。用餐完毕,我们打开电脑就地办公,但发现座位旁没有电源。服务员大姐说楼下有,我们便安下心来准备等下再去充电。过了一会儿一抬头,发现大姐还站在不远处望着我们,同行的Helen有点不好意思,问:“我们是不是占用座位太久了?您是希望我们离开吗?”没想到,大姐比Helen还不好意思,一边连连摆手,一边羞涩又歉疚地笑着说:“不是不是,我是在等着你们要充电的时候,帮你们把东西搬下去……”
到了楼下,正值午休时间,餐厅里没有客人,几位年轻的服务员正在休息。看到我们,忙起身帮我们倒水。不一会儿,一位头戴红色工帽、身上沾满灰尘、双手黢黑、脚穿破损凉鞋的老人,小心翼翼地推门进来,局促不安地在靠门的位置上坐下又起来,似乎想吃饭又不敢点餐的样子。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我们为晚餐打包的披萨,还是热的,站起身想送给老人,但一转念又犹豫了:“万一老人不需要,我这么做会不会伤害到他呢?”正在迟疑之间,第二张笑脸出现了——只见服务员小妹妹双手捧着一杯柠檬水递到老人面前,甜美亲切的笑容就仿佛是见到自家长辈一般。
老人双手接过玻璃杯,连连点头表示感谢。我也立即顺势把披萨捧到了老人面前,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见第三张笑脸瞬间绽放在了眼前——老人家像个突然实现了秘密心愿的孩子似的,开心得笑弯了眉眼,嘴角也合不拢了,整个人发着光,冲我连点三下头后,一转身几乎是蹦跳着离开了餐厅,仿佛迫不及待地要与什么人分享……
而我们直到回程,仍感动地沉浸在老人因满足而幸福、服务员大姐和小妹因真诚而美好的笑容里,那样的笑容,纯粹、干净、透明,彼此之间“明月直入、无心可猜”,全然一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美画卷。
美与善,也是会“传染”的——半路加油,重庆籍的加油站阿姨把油加满后,顺便又笑眯眯地帮我们把反光镜擦得干干净净;回到家里,争分夺秒的外卖小哥在按他自己无需刷卡的电梯之前,先伸手帮我按了业主电梯……
原来,源于天地的“大隐溪水”,是真的可以将慈与孝流传千古的,而慈孝,不止于母子之间。
“百善孝为先。”愿更多人:结善缘、成善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