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南桥镇派出所所长姚志平保持着一个纪录,他曾连续两届,让两个派出所获得上海“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殊荣。如何将这一上海“派出所界”最高荣誉,变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姚志平对此颇有心得,在警力有限、事务繁杂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获得群众的支持配合,是派出所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
深入基层寻找答案
2005年,姚志平从警校毕业,第一个岗位就是派出所民警。他还记得师傅当年的教导,“要当好派出所民警,就一定要走群众路线,遇到问题很正常,答案都在基层,多沉下去和群众聊聊,自然就会找到解决的办法。”此后的18年,姚志平有17年在基层派出所工作,始终将师傅的教导牢记于心。
2019年,姚志平成为奉贤区柘林镇派出所所长。柘林镇的特点是地广人稀,以农村为主。柘林派出所仅有16位民警以及43位社保队员,辖区面积则有26平方公里,有2.1万多名常住人口。如何用有限的警力有效开展管理?蛮干肯定不是办法,走群众路线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在姚志平的发动下,柘林镇成立了一支70多人的“蓝马甲”平安志愿者队伍,这些退休老人、村民成了派出所民警的好帮手。平时走街串巷,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例如有一次,志愿者发现有工人从一间民房内运出柴油,上前查看发现民房居然被当成仓库使用。志愿者联系民警后,这一消防隐患迅速被排除。帮助民警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将危险消除在萌芽阶段,就是“蓝马甲”最大的作用。
柘林镇派出所采取的“群防群治”路线很快取得实效。2019年柘林镇警情同比下降40%,考核也名列前茅,荣获上海“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称号。
依靠法律有所作为
2022年7月27日,姚志平被调到奉贤南桥镇派出所担任所长。和柘林镇相比,南桥镇的情况就很不一样。作为奉贤区的中心镇,南桥镇的城市化程度高,城区面积较大,以前在柘林镇所总结的经验未必能够全盘照搬。
南桥镇派出所有78位民警、110位辅警、60位联防队员。看上去警力不少,但要管理的常住人口高达13.5万,每天有海量的繁杂事务需要处理。“面对这种情况,光靠平安志愿者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社会助力协助我们的工作。”姚志平告诉记者,他找到的突破口,是南桥镇星罗棋布的企业。
在姚志平的手机里,有五个规模庞大的微信群,分别是物业、娱乐场所、商企、租赁、校园“五大联盟”。而能够将这些企业单位凝聚在一起,成为平安社会建设的助力,最重要的两点,就是依靠法律及有所作为。
例如,南桥镇的某个小区车位紧张,乱停车引发的矛盾突出,物业劝导业主效果有限,而通过民警出面效果就好了很多。派出所民警既让法律成为物业开展工作的“靠山”,同时也会严格督促物业完善相关治安工作,若当事方不配合,派出所民警将联合主管部门对其进行整改和处罚。久而久之,辖区内的企业都知道,有问题可以找派出所,总能得到解决方案,因此也愿意配合民警开展治安工作。而良好的治安环境,也使得企业能够更加安心顺利开展经营,“五大联盟”越发壮大,目前已发展到300多家单位企业共5000多人。
迎难而上换来信任
“身为派出所民警,要取得市民的信任,一定要迎难而上,处理纠纷要公道,一定要给市民一个满意的交代。”姚志平告诉记者,南桥镇有一个社区在他到任时,拖欠电费达300多万元,姚志平到社区调查发现,社区中70%的业主都是正常缴费,只有部分业主因对缴费标准有异议而拒绝支付。姚志平为此多次召集业主开会,以法律为准绳,摆事实讲道理,让欠费业主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以及后果,最终补缴了拖欠的费用。
“我们有句话叫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姚志平说,他之所以能够连续让两个派出所获得“枫桥”称号,经验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深入群众、认真对待群众的每一个诉求,力求做到办事公道。这样群众才能够信赖派出所,把民警当成自家人,共同维护社会的平安有序。今年1至8月,南桥镇派出所警情下降42%,治安情况稳步提升。
眼下,上海“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仅有10家。在姚志平的理解中,能够两次获得这一殊荣固然荣幸,但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他将始终谨记从警时的誓言,当一名好警察,守一方百姓平安。
本报记者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