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扶弱济贫、惩恶扬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本篇故事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是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高新军,另一位是中国好人戚宇豪,他们以先进事迹和高尚品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编者
应声勇出手
冷静救五人
70后的高新军,原是本市松江区一家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长。2015年11月,时值初冬夜晚,申城气温骤降到零摄氏度左右。高新军车开到沪松公路明南路处时,遇见一名惊慌失措的孕妇站在马路当中,手指河水方向大声呼救:“大哥救命啊!”
高新军下车,拨开泥坡旁的荆棘,迅速脱掉衣鞋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循声游了过去。只见一辆轿车在水中底朝上完全翻了过来,只有不到半只轮胎的高度露出水面。车外一名被困者家属正在施救,由于水压极大,无法打开车门。车子还在持续下沉,被困者危在旦夕。高新军快速游到车门旁,与施救男子合力打开了车门。两人先将副驾驶位置的被困者拖到车外,再由高新军拖着第一名获救者游向岸边,拖到了坡上。
救起第四名被困者后,高新军已感体力不支。但他还是坚持游回来继续救援。最后一名被困者坐在后排中间位置,车辆倒置,安全带一直解不开。唯一的方法就是整个人潜入水中,钻进车内去解安全带。他当即钻进车内。惊险的一幕发生了,车门突然间关上了,他顿时也被困在了车里。
父母、孩子、爱人……瞬间在他脑海里闪过一遍,但他马上就命令自己要冷静,先闭气,摸索着解开了被困者的安全带。所幸,外面的人及时打开了车门。高新军又潜入水中,和遇险者的家属合力将溺水者拖了出来,最终成功救出了全部5名被困人员。
腰和脚都因救人受伤,高新军4个月后才痊愈。一直以来,高新军还持续支持公益事业,通过关爱孤寡老人、捐资助学、与贵州山区学校结对帮扶等活动奉献社会。
退伍不褪色
军人见本色
1995年出生的戚宇豪是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交警支队勤务辅警。2021年5月19日,戚宇豪与同事梅剑巡逻路过泖港镇一岔路口时,发现两车发生碰撞,其中一辆翻入河中,司机和一对母子共三人被困车内。河道水流湍急,车辆已经被水冲到桥下并卡在桥洞内,车门被桥洞侧墙死死压住,无法打开。戚宇豪与一名路过的热心市民随即跳入河中,快速靠近被困人员,合力将车辆推离侧墙,扒开车门,成功将三人救出。梅剑则立即联系120急救中心。5分钟内,落水人员全部被救助上岸,后经医生诊断,均无大碍。
2022年8月6日22时30分许,戚宇豪在松汇中路通波塘散步,听见有人落水后呼救。当时周围漆黑一片,戚宇豪丝毫没有犹豫,翻过护栏纵身一跃,第一时间托起落水女子,向岸边游去。巧的是,就在戚宇豪这次跳水救人的前一天,他刚收到“上海市第三届见义勇为保安员”奖牌。
戚宇豪所具备的精神品质与他昔日的军旅生涯分不开。2015年,戚宇豪所在连队赶赴安徽投入抗洪抢险救灾,他与战友们驾驶冲锋舟,在即将被洪水淹没的村庄中搜寻被困群众。驶过一栋房屋时,发现一名90多岁的老人,戚宇豪立即下水,靠着墙壁摸到老人身边,把他背起送上了冲锋舟。“其实,接到救灾命令时,我们每个人都已做好了回不去的心理准备。”他说。
如今,戚宇豪仍旧传承着军人本色。他刻苦钻研业务技能,一丝不苟地处置交通事故。工作以来,保持着交通事故处理“零涉访”、交通事故纠纷化解“零投诉”的纪录。本报记者 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