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霏开
今年的圆月分外明亮,但,劳兴康走了。劳兴康是谁?黄浦区集邮协会秘书长。
任何一位著名的集邮家离开,大家都会纪念;但可能不太注意基层集邮工作者的身影。劳兴康是一个残疾人,双拐时时随身,但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为数以万计的集邮爱好者服务。黄浦区集邮协会的根基,是区域更迭前的南市区,南市是上海的老城厢,劳兴康就来自民间的最基层。
让高雅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新民晚报》大力提倡集邮活动的那些年,正是劳兴康废寝忘餐工作的岁月。几十年哪!每年,他们都彩印一张计划表,月月有活动。每逢生肖邮票发行,都特制豪华纪念封,集邮爱好者们排着长队,签名、寄发,热热闹闹,像过节一样。他们曾借用豫园古戏台,组织集邮联欢会,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张培主持,参加者个个笑逐颜开。《豫园》邮票面世的日子,他们又在园内举办学术研讨会。劳兴康很懂得市场经济的运作,一家小小的邮品门市部,赚了钱就用来支撑协会的开支。最兴旺时借用南市一幢老建筑,办成了十分堂皇的集邮俱乐部。协会的活动总保持较高的文化品位,连年被评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单位。每年一次,协会组织部分骨干会员赴外地交流,结合新发行的《天柱山》《千岛湖风光》等邮票,既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又探讨邮票的艺术特色。一个残疾人的自强不息,他的意义不局限于集邮。群众文化工作影响深远。老城厢的一颗星星陨落了,相信还有星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