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钰芸)昨天下午,新一期“潮涌浦江·投资虹桥”活动暨“2023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投资促进大会”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举行。会上,嘉定、闵行、青浦、长宁片区现场签约8个项目,投资总计105亿元,涵盖低碳能源、国际贸易、数字经济、生物科技等新兴重点产业。
记者从会上获悉,嘉定片区的重塑能源总部和研发生产中心项目总投资12亿元,将以绿色低碳、氢能科技研发和氢能产品制造为定位目标,打造功能合理、环境舒适的新产品展示、研发、生产中心;上海博德尔环境科技集团总部项目计划在嘉定区江桥镇拿地90亩,总投资额约36亿元,将用于建设企业总部、研发总部、结算中心,构建多渠道、多手段、全覆盖的感知网络和智慧城市信息共享平台;日本神明集团是日本最大的大米贸易集团,拟在闵行区出资设立外商投资性公司,作为中国地区的跨国地区总部,未来作为中国地区所有公司的控股平台,并将在投资性公司下设立贸易公司。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鲍炳章表示,今年以来,商务区的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正在不断形成。数据显示,1—9月份,商务区投资项目总数299个,总投资额1488.03亿元。总部经济能级不断提升,今年新增民营企业总部8家,计划再培育9家。目前经市级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6家,外资研发中心12家,贸易型总部13家,民营企业总部44家;经商务区认定的内资企业总部有42家,贸易型总部达30家。
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这是继2021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落地之后的一次重大政策升级。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将牢牢把握新一轮政策红利的重大机遇。
鲍炳章介绍,目前正加快推进商务区“走出去”功能平台实体化运作,优化提升虹桥海外贸易中心、本市“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RCEP企业服务咨询站等平台能级。下一步,还将研究形成商务区“走出去”服务整体方案。同时,商务区积极参与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制定了商务区全力推进“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深化虹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不断形成先发优势。
会上,历时两年调研论证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综合交通规划(2021—2035年)》(本文简称“规划”)也正式亮相。根据规划目标,商务区将形成“1+5+5+1”的总体规划布局。
市交通委副主任王晓杰介绍,第一个“1”代表一主四辅的枢纽体系。“一主”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强化国际国内门户枢纽功能;“四辅”是立足四个地区中心构建四个片区级枢纽,形成“一片一枢纽”格局,疏解虹桥枢纽换乘压力,强化长三角地区城际服务。
第一个“5”为五个方向内外联系通道,提升商务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第二个“5”表示五个系统的区域交通网,如构建涵盖市域(郊)铁路、加快推进上海示范区线东延伸项目,建成后虹桥枢纽与浦东国际机场间联系将缩短至40分钟。最后一个“1”即为一体化的智慧交通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