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陆梓华)为切实解决青年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促进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上海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五大服务计划”行动方案》在昨天举行的上海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全体成员单位会议暨上海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发布。
《行动方案》亮点如下:
■创新计划>>>
加强创新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创新人才集聚和培育,打造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加强创新空间场景营造。融合青年发展型街区、园区、社区等多元场景,为青年创新创业创造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多功能支持的活力空间。
到2025年,建成17个具备创新孵化功能的“青少年创新学院分院”,在全市范围培育1000名优秀青年创新主理人;在全市范围设立200个“家门口”“单位旁”的青少年创新实验室,规划建设20个“24小时青年创新生态单元”。
■就业计划>>>
支持、引导本市红色资源场馆积极申报就业见习基地。
实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六大计划”,搭建“千校万岗·就业有位来”高校毕业生常态化招聘平台,拓宽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渠道。
到2025年,全市建成超过500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设,在需求排摸、岗位筹集、供需匹配、能力提升、援助帮扶等方面发挥更大价值。
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在本市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按照国家和上海市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安居计划>>>
推动完善五个新城、南北转型重点区域等地青年人才住房支持政策体系。
为应届毕业生等重点青年群体提供租房价格折扣等优惠。推广“青年驿站”服务模式,筹集房源设置7-15天免费住宿期(试住期),首批提供不少于1万天,为符合条件的在沪求职青年提供过渡期住宿服务。
到2025年,成立20家租赁住房“青年中心”,打通住房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学习培训、休闲娱乐、婚恋交友、就业创业等各类服务资源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长租公寓。
持续开展“萤火虫点亮计划”困境未成年人居室微改造公益项目,到2025年,分批建设200间“追光小屋”,改善困境未成年人的居住环境。
■健康计划>>>
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和心理健康等重点问题,开展预防干预和专科转诊服务。
探索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延伸至学校、企业园区。
发挥好12355青少年服务台、青少年事务社工机构、医疗卫生等服务力量的作用,优化提升上海市心理热线962525服务能力。
制定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服务基本包和个性化服务包,总结和研究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环境建设措施。
推动实现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面向青少年免费开放。
■婚恋计划>>>
深入推进“青春益友”计划,组建“青春益友联盟”,打造“青春益友爱情总局”线上婚恋服务平台,开展“上海青年爱情节”品牌活动,到2025年,服务单身青年5万人次。为单身青年相互“遇见”创造更多机会。
推进婚姻登记“跨省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