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颖
国庆节到来之日,学校各个班级的黑板报上布满了喜人的画作和感人的文字。操场上升旗仪式的国歌尚萦绕耳旁,就不知不觉地迎来了重阳。醉蟹在这个季节不再应景,闻着桂花、藕菱的芬芳,舔着手指吮鲜蟹黄的时节已至。香脆爽口的藕片配上粉糯鲜滑的菱角,是解荤腻、去腥膻的不二之选。
此时上市的莲藕用处极多,因为性凉且易消化,对于发烧生病的孩子,简直是比米粥上口多了的备选进食方案。天气转凉导致的呼吸道疾病一度让上学的孩子成片中招,于是,妈妈常常在厨房用一个锅熬着藕粉汤,另一个锅炖着生梨川贝,药食共进。
当然,疾病挡不住美食的步伐。崇明话里的“蟹”和“啥”都同音为“哈”,所以上海知青刚插队落户到崇明岛,听到“我吃哈,你就跟着吃哈吧”的客气话,一度认作是对方请吃蟹,激动得不行。这个节气崇明除了清蒸蟹的经典做法,还有一道面拖蟹同等美味。把蟹一劈二,面疙瘩粘在蟹的表面后红烧,由于面粉饱享了螃蟹肉的鲜醇丰美,加上入口的滑韧嚼劲,几乎成了整道菜的主角,蟹本身则让贤于主食了。
《红楼梦》里就是尝过了薛蟠的几篓蟹,最后用黄酒收尾来祛蟹寒,结果一时兴酣,海棠诗社、菊花诗社就应运而生。可见这时令美食对人类创造力的促进作用。崇明糕和叫喊着卖出的重阳糕对于崇明娃来说大同小异,无非是糕里混入不同的内含物。然而,印糕就与众不同,它的流心内馅儿虽然直到近些年才时髦起来,但在崇明当地,向来是孩子们的甜点首选。
白天的秋收已经日渐忙碌,稻谷沉甸甸地等待镰刀,棉花爆开了满口白牙期待粗糙的双手,泛金的橘子盼望采摘的剪刀。家里的院子也是一派繁荣:崇明话称作“洋扁豆”的白扁豆正在日夜疯长,这一款特产要配上以本岛青皮生瓜为原料的酱包瓜一起清炒,酱瓜的皮薄肉厚、嫩里带脆,与扁豆的质地细密、丰满粉润相得益彰。这是一道早上配粥回甘,中午配饭下饭,晚上煮汤提鲜的百搭食谱。唯一缺陷就是扁豆此时虫害也日益严重,常常在剥白扁豆时被里头的白虫唬得反胃。
十月就是这样,在学校花坛里的一串红上研究寻找着铃铛似的采蜜口,在麻雀突然闯入教室和屋里的瞬间忘乎所以地欢呼,在骑车回家的路上突然被湛蓝清澈的天空与夕染镶金的云彩所吸引,停车暂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