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江
周日,虹口区委宣传部委托报社对上外东校的小记者们进行培训,我应邀做了一场主题为《讲好中国故事,“小记者”也可有大作为》的授课。
我就国际传播工作对外做了多次经验分享,但头一次面对一群中学生小记者,准备课件时有点犯了难,如何深入浅出,让孩子们听得懂、听得进,学有所获?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新民晚报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较突出的是“老外讲故事”,连续3年推出了3个10亿流量级别的爆款,最近又精心制作推出了这一系列的第四季。
孩子们对这些爆款背后的生产细节及经验总结饶有兴趣,一个半小时的课程让他们意犹未尽,不断追问,有些问题出乎我的预料,比如对外传播如何让人对中国故事产生更多的共情?还有一个孩子有点焦虑地问我,面对国际纷争,网民的观点分歧较大,如何应对?
孩子们的表述虽显稚嫩,但这些问题本身一点也不稚嫩。从表情可以看出,有些问题已经困扰他们许久了。
在今天这样一个流量时代,孩子们在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不迷路?当我看到他们有这些深入的思考,颇感欣慰。
青少年也是国际传播重要的参与者,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人的国际话语权,最终还是要靠现在的青少年。
这批小记者多有语言天赋,有些学的还是小语种,未来可期。
不禁感叹,少年当有凌云志,少年不可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