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系统》牛步清
《色之艺术》虹影
《水龙术》 邱岳
《赤壁》 张兰坡
《隐匿的风景》黄焱琳
《荷(系列一)2》 李婧涵
《斑斓》 邱 岳
《休戚与共》系列 顾 欣
《内布拉斯加》 张容浩
《岩中花树》系列 高兆延
◆藏 策
第九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暨全国青年艺术邀请大展正在上海海派艺术馆举行。本次展览以“电量已满”为主题,旨在展示青年艺术家蓄势待发的澎湃活力。
与日常实用性影像不同,当代影像艺术作品呈现的视觉信息是非确定性的,旨在激活观看者新的感知方式。此次展览的主题为“影像的余数”,几位艺术家通过各自的创作路径,探索当代影像艺术的更多可能性。视觉艺术中的“不可说”意味着视觉表达超越了可以用语言转述的部分,就像除法运算中永远无法被除尽的余数一样。
虹影是一位知名作家,她的作品《你是如何变成鱼的》展示出了她独特的创作特质。她的影像作品虽然源于现实,但指向的并不仅限于现实本身,而是通过影像来指向她自己的记忆和梦境。虹影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她充分利用了自己以往的文学作品,将文学作品与摄影作品巧妙地结合起来,为观众打开了通往记忆世界的桥梁,从而使摄影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朱锋则选择了一种独特的创作路径,《镜子》并不是由相机拍摄的影像,而是通过将镜子放进扫描仪中进行扫描得到的。尽管镜子本身是空的,但通过扫描,镜子中投射出了各种美丽的幻象。这种“无中生有”让某些古老的东方智慧在当代影像艺术中得到呈现。这个作品所指向的,其实正是我们的心灵。
高兆延的作品《岩中花树》看起来像是花卉摄影,但实际上具有深刻的艺术家纪实意义。在过去,村庄里有一种民间习俗,在七夕时女孩子会手工制作花卉,以表达她们少女时代的情感。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原先的村庄已经变成了城中村,昔日的少女也已经变成了老婆婆。然而,她们仍然像少女时代一样,在七夕时制作花卉。《岩中花树》所拍摄的影像表面上是花,但其背后却蕴含着无尽的岁月和情感。
张兰坡的作品《赤壁》指向的是源自历史的记忆。然而,在影像中颠倒的巨大山洞是否也是一种“洞穴隐喻”?山洞里的古船和栈道,不仅仅是某种历史的“回响”,更可能是某种隐藏于集体意识中的“原型”。顾欣的作品《休戚与共》以并联的方式将工业文明和大自然联系在一起,宛如人类历史中遗失的碎片。黄焱琳的作品《隐匿的风景》确实隐藏得非常深。表面上看,它是朴实无华的日常景观,但真正解读起来却非常困难,因为艺术家关注的并不是景观本身,而是“元影像”的问题:人眼的观看和相机的观看——这些具有陌生感的影像是如何被框架从现实中抽离出来的?展览中最年轻的艺术家是“00后”的万正阳。他接受过电影专业的训练,因此更加注重空间维度的微妙转换,探索幽暗和光亮、微观和宏观,从生命之源到浩瀚星空,传达艺术家的灵性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