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恩·弗鲁尔(右)与戴维·布思
今天上午,费城交响乐团的一支十余人的“小分队”抵达中福会少年宫,“回到我们最初开始的地方,见到一群新的孩子,想想就很感动”。下午2时,这支“小分队”则去了上图东馆举行快闪活动……昨晚,他们还在上海科技大学张江校区,上演了一台音乐会(见下图)。音乐会前,该团执行总裁瑞恩·弗鲁尔与参加过1973年费交首次访华“破冰之旅”的小提琴手戴维·布思,接受了访问。今年,距离乐团开启中美文化交流正好50周年。
一头白发的布思外套黑色皮夹克,戴着粉紫色领带。73岁的他参加了每一次费交访华演出,迄今为止共13次。当年23岁的他,作为小提琴手刚加入乐团之时,是作为替补参加访华演出的。得到通知时距离启程不过两周,他还没有护照。在中美两国相关部门的协调下,他在两三天里就拿到了护照和签证:“我第一次出国,就是到中国。这里,也是我职业生涯的起步。”他这样谈及在中福会少年宫的演出:“想到能回到1973年就去过的少年宫,和孩子一起演奏,就十分感动。当时团里没人能说中文,孩子们也不太会说英语,音乐和微笑,就是我们最好的交流方式。”年轻一些,但比布思多来中国一次的执行总裁弗鲁尔补充道:“我们想要做的不仅仅是在音乐厅里呈现全编制的音乐会,而是要回到我们去过的地方例如少年宫,见到一群新的孩子……”因此,他们昨晚也去了2019年起就开始互动交流的上海科技大学,并演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是他们临时改的曲目。此番上海行,他们学习了不少新的中国曲目。例如,在上图东馆举行的快闪曲目单里,就有据云南民歌改编的《小河淌水》和《一根竹竿容易弯》。
多年来,费交经常收到来自全球各地包括中国的乐迷来信,也遇到很多热情听众在音乐会后找到乐手表达如何感动。布思透露,最近一次是在美国北卡罗来纳。有一对中国夫妻找到这位小提琴手,对他说:“我们欣赏了1973年你在中国的演出。”还有一位中国观众给他们写信,大意是在看了谭盾与费交合作的音乐会之后,下决心投身音乐专业的学习。弗鲁尔则表示,“经常有人面对面跟我说,他们看过1973年的演出。”他还透露了费交首席大提琴家倪海叶的“秘密”:“她两岁的时候,父母为了去看1973年我们团的演出,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如今,倪海叶成为费交首位华裔大提琴首席。“如今,我们团里的华裔演奏家也越来越多”,弗鲁尔补充道,“音乐不仅可以打动人,还可以创造各种可能。”布思接着说:“在少年宫的曲目单上,我们选择了一些优美的曲目,来自非裔美国女作曲家弗洛伦斯·普莱斯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十分适合室内乐表现,我们会有三重奏、四重奏和五重奏;另一方面也是我们要挖掘各种可能,推广更多更优美的音乐。”
来了上海十余次的布思和弗鲁尔,都对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感受深刻:“50年前的上海,看起来比现在小很多,也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当时还比较‘古老’,与现在的发达形成巨大的对比。”“我这次来上海,感觉像是来拜访一位老朋友……从北京坐高铁到上海,也只要4个半小时……”
布思还说:“我们是音乐家,但不仅仅是音乐家,更是文化交流大使,肩负着众人的期待和憧憬。中美双方领导人都给我们发来贺信,我相信,音乐能够温暖人心。”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