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婕(右)走访社区居民家庭
青浦区章浜社区居委会书记、主任顾婕很少在办公室里待着,每天的微信步数几乎都超过1万步,是排行榜上的“常胜将军”。居民在小区里看到的她,不是在捡垃圾,就是守在垃圾箱房旁盯着垃圾分类。偶尔因开会或忙别的事情,她的微信步数变少了,爷叔阿姨都会急得打电话关心地问:“书记,今天你怎么没来啊?”
干劲:垃圾分类不放松
开展垃圾分类是章浜社区的重点工作之一,垃圾乱倒乱扔,总有居民投诉。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顾婕决定从源头抓起。她深入群众中间调研之后,决定拆除原有垃圾房重建,让垃圾桶全部进房,加强垃圾回收管理。
社区成立志愿者队伍,定时驻守垃圾站点,发现有居民混投或者不规范投放及时劝导,引导居民按要求投放;对一些卧床不起的独居高龄老人,由社区志愿者结对,每天定时上门收取垃圾提供帮助;社区文艺骨干结合垃圾分类工作,通过社区小喇叭、百姓大舞台、戏曲沙龙会等载体,在社区传递垃圾分类工作的“好声音”。
针对社区小包垃圾落地问题,垃圾分类巡查组每天定时兵分四路,对社区四个网格不间断巡查,做到小包落地垃圾随手清。发现落地垃圾上面有地址的,在随手清后第一时间上门做劝导工作。
韧劲:遇到难题合力解
章浜社区311号楼的大部分居民想要加装电梯,但是因为结构特殊,一开始无法列入符合电梯加装的楼栋。该楼栋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共有65户居民。在前期的加装电梯可行性报告中,该楼一层二层为商业裙房,三至七层为居民住宅,楼上业主需要通过户外楼梯到达二层屋顶大平台,再经各门洞入户,加装电梯无法直达各门洞,故评估该栋楼不适合加装电梯。但中高楼层的居民上下楼困难,加装需求迫切,大家提出可否把电梯装到二层平台处。
居委会召开社区“四位一体”联席会,第一时间将此事报告街道,街道出面搭建商议平台,邀请相关单位多次实地踏勘,现场座谈。经过无数次的头脑风暴、修改设计方案,最终让311楼栋居民实现了“一键直达”愿望。
拼劲:打开居民的心门
民生服务的小细节,可以体现社区的“大冷暖”。在顾婕看来,社区工作有三扇大门,社区门和楼道门好进,但老百姓的心门很难打开。
她初到章浜社区时,遇到过很多挑战。一次极寒天气,老旧小区水管冻裂停水,居民们情绪很大。顾婕忙到深夜也没回家,盯着工人们加紧抢修。一个青年喝醉酒,冲着她发脾气:“停水了我没法洗澡,你得帮我搬水来。”看不过的居民想上前劝解,被顾婕拦住了。军人出身的她,能吃苦,不怕苦,二话不说,连扛十桶水搬上楼。第二天,小伙子感到羞愧,向顾婕道歉。后来,他成为志愿者,社区服务时总是冲在前头。
2020年末至2021年,章浜社区进行美丽家园改造。顾婕认为,不能只是面子好看,里子也得修好。“如果章浜这个老小区30年的煤气管道不改,改造就是失败的。看不到的工程,与老百姓生命安全紧密相关。”她特地写信给相关单位,讲明缘由,请求支持。特批准许后,章浜煤气管道改造焕然一新,顾婕的心也踏实了。
当“小巷总理”前,顾婕也是爱美的女生,家里摆的都是10厘米鞋跟的“恨天高”。到章浜社区工作后,她只穿运动鞋,14.45万平方米的社区,2115户居民,一路巡查。“居民们见到我,总喊阿姐、阿妹。他们把我当成自己的亲人,这比任何荣誉都有成就感,再多的付出都值得。” 本报记者 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