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舞台剧《长恨歌》首推沪语版 学子“追星”追到化妆间 《何以中国》点燃观众学史热情
第7版:文体汇 2023-12-10
以考古发现探源中华文明

《何以中国》点燃观众学史热情

“这部纪录片很厚重”“有必要二刷、三刷,很多内容应该边看边查历史资料……”昨晚,经过两年多时间精心打磨的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在东方卫视亮相,作为一部“考古写史”的纪录片,《何以中国》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最新发现,从历史的长镜头中探寻中华文明形成、发展、壮大的客观规律和内生动力,这也点燃了观众们学习历史的热情。

纪录片《何以中国》由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文物局支持,上海广播电视台打造。该片自2021年春天启动拍摄,摄制团队跋涉近500天,走过全国230余个考古遗址和博物馆实景拍摄。“崇龙尚玉”红山文化遗址、“文明圣地”良渚遗址、“华夏主脉”二里头遗址、“商邑翼翼”殷墟遗址、“古蜀之光”三星堆遗址……拍摄足迹遍布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带来国内首部以考古发现来探源中华文明的叙事型纪录片。

《何以中国》分8集,采取倒叙的形式。昨晚开播的第一集《秦汉》记录秦汉王朝这个多元一体的统一“中国”。从第二集起,纪录片将返回万余年前,《摇篮》《星斗》《古国》《择中》《殷商》《家国》《天下》从“最初的中国”的雏形顺流而下,展现中华文明初始阶段每一次重要承继、流转的脉络——包括旧、新石器时代之交,万年前的定居生活、农业起源,距今6000年左右区域社会加速向文明化发展,距今5000多年前长江、黄河、西辽河流域建立早期国家形态、进入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左右中原地区广域王朝国家的诞生,最终秦汉王朝在2000年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在空间跨度上,中国“千里江山”不同区域各具特色又相互交流融合最终抵达“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都将在片中一一呈现。

“考古写史,这部纪录片首次以考古引领,实证早期文明国家中国的发源和发展。”该片总导演干超介绍说。从第一集《秦汉》,观众就可以看到片中有几处“考古写史”的实证案例。比如大众熟悉的睡虎地秦简,对秦律的补充能帮助今人增进对秦国制度的了解;又如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木牍中有《论语》的断篇,为学界提供了新的版本。对“考古写史”更为直接的表现,自第二集起不断丰富。比如五千多年前的红山文化建造了仪式“圣地”牛河梁遗址群,良渚文化建造了大型都邑、大型水利工程,社会发展阶段达到早期国家水平。这些在以往以黄河流域为叙事中心的古史记载中少有涉及,是考古发现、研究成果,向观众展示出更丰富、更精彩、也更为波澜壮阔的文明历程。

该片开播当天,上海广播电视台与华纳兄弟探索集团签署合作意向备忘录,标志《何以中国》将启动国际版的制作和传播。同时举行《何以中国》版权授权仪式,首批收藏《何以中国》的18家博物馆都是与中华文明探源及早期发展密切相关的文物收藏、研究、保护、展示、传播机构。接下来,《何以中国》将在每周五21:00于东方卫视、百视TV首播,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B站等互联网平台同步播出。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