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小电驴”充电方便又安全
第4版:2023年终特别报道之三 民生十实 2023-12-16
智能充电站进驻小区提供全方位保障服务

“小电驴”充电方便又安全

小河迷舱公寓车棚中,一排电动自行车正在充电

有了智能充电站后,和颐苑居民赵琳丽不再为“小电驴”充电烦恼

扫二维码看视频

本报记者 杨玉红 实习生 李欣阳 文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刷卡即充电,充满自动断电,我们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自从小区内的非机动车棚安装了智能充电站,静安区宝昌路659弄和颐苑的赵琳丽阿姨终于能过上充电无忧的日子。

“小电驴”是广大市民喜爱的代步工具,充电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如今,当智能充电站进入住宅小区的车棚、车库,将为居民带来怎样安全、便捷的体验呢?

智能充电站应建尽建

2016年以来,本市持续推进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2023年,针对有场地建设条件的住宅小区,市房管局会同市应急、消防等部门指导有关区根据“可装愿装尽装”原则,为280余个小区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截至今年12月10日,在上海约1.3万个住宅小区中,约1.25万个小区建有相关设施,已基本实现本市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应建尽建”。对于无场地建设条件的住宅小区,相关部门正在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努力实现充电设施全覆盖。

智能充电 居民直呼方便多了

静安区北宝兴路624号小河迷舱租赁公寓的公共车棚中,一排排电动自行车正在安安静静地充电。公寓租客大多是刚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使用电动自行车比较多,智能充电站的入驻为他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而这些充电站不仅仅是出现在这里,而是飞入千万寻常百姓家。

在和颐苑小区,居民赵琳丽告诉记者,家中有两辆电瓶车(电动自行车),自己和儿媳妇上下班使用。以前,充电就是插车库里的普通插座,让她时常提心吊胆。“经常看到电瓶车充电起火的突发新闻,所以,我们充电时会反复去车库检查插座,生怕起火。我们还为电瓶车充电定闹钟,有时候半夜十二点听到闹钟声响,我也要‘噌噌噌’跑下楼把充电器拔掉。”赵琳丽说,现在,她再也不担心了,因为自从有了智能充电站,它可以自动检测充电负荷、充电时间,一旦有问题会自动断电,破解了他们的烦心事。

聊到智能充电站,赵女士就像打开了话匣子,热情地拉着记者演示充电的流程:“现在充电比以前更方便了,停车的地方就有充电口,只要刷一下卡,在上面按一下,就自动开始充电了。”

记者看到,公共车库中设置了一排排充电接口,每隔10个充电接口就有一个控制主板;在主板上可以扫二维码或刷磁卡,然后在主板上选择自己充电接口的号码按下按钮,即可开始充电;主板上还显示了充电时间,充电时间结束或者充满电后就自动断电。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王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小区内部一栋楼的公共车库内设置约80处充电接口,基本满足了居民们的充电需求。

该智能充电站设计者上海维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唐建文介绍,这些智能充电站是敞开式的充电设备,是第二批也是上海最早通过新国家标准的设备,价格也较为低廉,一元便可充电4—5个小时;在使用过程中,用户不需要注册会员、搜索小程序、关注公众号、下载App等流程,只需要先连接好充电器,然后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就可以在线操作充电(见左下图);照顾到中老年人群,也可以通过线下刷卡,在主板上直接操作的方式进行充电。

据悉,市住建委等相关管理部门还将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设置在住宅小区里的非机动车充电站进行评估,收集居民的使用反馈进行比较评价,并要求厂家进行进一步优化。

四种保护 过充过流自动断电

充电的便捷性得到了保障,安全性更是不容忽视。

据悉,全国电动自行车起火事件,大多是在充电过程中引起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时间一般不超过八小时,一旦充电时间过长,不仅会缩短电池寿命,还会因为过充而引发火灾。大多数事故发生时,电动自行车都放置在楼道、车库等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这也为火灾的蔓延提供了条件,且大大降低了人员逃生的概率。当电动自行车起火时,毒烟以1米/秒的速度快速上蹿密布房间楼层,极易造成人员伤亡。设置充电站后,大量电动自行车集中进行充电,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充电过程中更需要有智能的安全保护。

唐建文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充电过程的安全,最新款智能充电站设置了四种智能安全保护。

第一种是“过充保护”,数据显示约75%火灾是由于过充引发,新的智能充电站启用后,在电池充满后会自动断电,预防过充问题;第二种是“过流保护”,也叫“过载保护”,有些电动自行车的车主会对车辆改装,改装后车子功率更大,在充电过程中安全隐患也更多,“过流保护”顾名思义,当检测到充电过程中电流超过正常范围,充电功率过大,也就是进入“过载”状态后,也会自动断电;第三种是“短路保护”,当充电过程中检测到发生短路时,会自动跳闸关闭电路;第四种则是“定时保护”,当持续充电超过限定时间后也会自动断电。通过这四种智能安全保护的方式,让居民充电更便捷的同时,也保障了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

多方携手 营造安全充电环境

现实情况瞬息万变,要想为居民营造安全的充电环境,仅靠厂家的智能充电检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记者在和颐苑看到,在引入新的智能充电站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对公共车库的消防系统进行了更新升级:车库的顶部设置了烟雾报警器、蜿蜒的红色消防水管、喷淋龙头、监控摄像头等技防设施;在车库内部拐角处等地方,设置了灭火器和逃生瓶(也叫水基灭火器,当发生火灾时,火势小时可以直接用于泼洒灭火,火势较大时可以直接投掷当作灭火弹使用),保障居民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部分保险公司聚焦非机动车充电安全问题,推出一系列保障措施。某保险公司的负责人介绍,电动车充电过程中引发事故通常是由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厂家的充电设备在技术方面不过关;另一方面则是在充电过程中,由于车辆经过改装或者电池老化等情况导致发生意外事故。因此,保险公司分别面向充电站厂家以及居民用户设计了保险产品,对充电用户的保险产品尚未定型,投保费用预计将包括在充电费用中。此外,保险公司还将针对火灾中有居民因见义勇为的灭火行为受伤、造成财产损失等情况,设计一款见义勇为类保险。

唐建文表示,他们还会与有关部门合作,从平台方面对安全信息进行监控,例如实时检测异常充电器数量、统计短路信息等,通过平台管理为居民提供更安全的充电环境。

相关链接

因地制宜 按需配置

■ 虹口区昆山路136弄长安小区 该地系东吴大学法学院旧址,建于上世纪20年代,砖木结构,住着200余户居民。虹口区房管局会同北外滩街道因地制宜地安装散点式充电桩,设计人性化的钢结构支架固定充电插座,既保住小区绿化,又解决居民充电难。

■ 南京东路街道牛庄居民区 这里为二级旧里小区,非机动车保有量大,小区里不具备安装充电桩的条件。黄浦区创新推出牛庄路公益非机动车充电设施项目,促成沪上首个路边非机动车充电桩点位,让周边居民、商户以及骑手小哥享受到实惠、便捷、安全的充电服务。

■ 闵行区紫月路1199号 该社区设置光储充特色车棚,使用光伏发电储能,再给电动自行车提供充电。

■ 宝山区淞南三村 有2442户居民,小区电动自行车有1100辆,原有400个充电位。今年新增502个充电位,同时3个地上车库增设简易喷淋、烟感、智能监控禁等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安全便捷的集中充电点。

■ 虹口区大桥大楼 虹口区房管局采取散点式充电桩安装等措施突破空间阻隔,在场地狭小的老旧居民区内深度挖潜,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小区安装崭新车棚和充电桩,有效缓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