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三把伞 光阴的鳞爪 体检惊魂 城乡时差 这只爱情鸟“飞”来了
第13版:夜光杯 2023-12-18

城乡时差

刘锦涛

在乡下,掌握时间不用看钟表。在乡下说时间,只有白天晚上,早晨黄昏,春夏秋冬。

小时候外婆喊我起床,说,啊呀,太阳晒屁股了。

母亲说时间:日头要落山了,或者:日头八丈高了。八丈高是多高?总之有点晚了。

城乡之间,是有时差的。

有几年我在一个乡镇工作。有一天有村民来访,要求镇上的社区服务中心提前办工,八点半开门,太晚了。我心里想,对啊,一个农人早晨五点起来,到八九点钟,在他看来,已经半天过去了。这件事情后来没有落实。现在办事都用电脑,电脑的时间是城里的作息时间。

在乡下住着,鸟逼着你早睡,鸟也逼着你早醒。

住乡下的第一晚,往往如在城里,非熬到十一二点不睡。鸟不是我娘,早晨起来,轻手轻脚走猫步,不到五点,它们便开始大声嚷嚷。那时候或许我睡得正死,被鸟吵醒,不得不坐起来,拉开窗帘看看,对面一片空旷,下弦月尚未隐去,天铁青着,两三朵云,在青色里踱着方步,俨然老态的诗人,酝酿了一整夜的诗正要赶在黎明前完工。鸟不知在对面的哪棵树上,不知它们在吵什么。

睡不着了,干脆起来,下楼,出门,穿过大路就是田间小路。草把路面侵占了,要小心下脚,鞋才不至于被露水打湿。隐隐的曙色,刚好分辨得出青草的颜色和品种。月亮还在天上。这是多年未见的风景了。

因为早起,晚上八九点钟便犯困。其实对于乡村来说,八九点钟,多数人家已开始洗漱,做着就寝的准备了,九点以后,照明的灯火渐次熄灭。乡村安静。

以后便逐渐适应了乡下的作息时间,睡踏实了。鸟属于守时的动物。作家苇岸对麻雀的生活习性观察得细致,在一篇文章中他写道:“黎明,我常常被麻雀的叫声唤醒。日子久了,我发现它们总在日出前二十分钟开始啼叫。冬天日出较晚,它们也叫得晚,夏天日出早,它们叫得也早。麻雀在日出前和日出后的叫声不同。我不知道它们的叫声和太阳有什么关系。”看来,鸟是太阳派来的使者。我没有论证过苇岸观察的时间是否准确,苇岸说的是北方,南北会不会有差异,但每次在黎明前听见鸟叫,这是确凿的。太阳为了保险起见,还安排了公鸡,准确无误地在天亮之前打鸣,一遍不算,连叫三遍,三遍以后,让你睡意全消。禽与鸟,它们合谋帮太阳为你安排了作息时间。农人啊,日出了,掮把锄头干活去啊!你不需要钟表,太阳就是农人的时钟,太阳帮你明确了时间,你只要遵循日出日落的规律,安排一天的活动。你的一生,甚至都是由太阳来安排的。

植物的时间,好像也是由太阳来安排的。一株草,一棵树,一片麦子,它们不看钟表,却知道什么时候长叶,什么时候开花、结果。

在乡下住一段时间后,还要回到城里,按照时钟规定的作息时间上班。要是看不到钟表,你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你要有几天适应过程,倒一倒时差,重新忘记太阳的明暗,为了表明自己是一个城里人,晚睡,晚起。城里人不知道季节,甚至不知冷暖,空调帮你调节了温度。城里人,与大棚里的一棵菜没什么两样。所以城里的人都白皙,少了太阳的爱抚,缺钙,走路低着头,一晃一晃的。不像我的乡亲,脸色黝黑,说话大声,请你喝酒也像和你吵架。爽朗一笑,四邻八舍都会被震醒。我却感觉温暖。

只要一有空闲,我便想着去乡下。乡下的屋里也有钟,但早已因为电池用完而停止了转动。有钟没钟无所谓,有太阳,生活就有了秩序。在乡下多呆些时日,说不定,田野的清风一吹,苍老的额上会长出一片嫩叶来。

要是哪天,你看到我的鞋上沾着泥腥,沾着草籽,你就知道,我刚从乡下回来。草籽跟着我,是想扩大它们的地盘,泥土跟着我,是在提醒我,我从泥土里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