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紫锦香囊金屑暖(中国画) 癸卯秋草 漫谈贾平凹 教育之魂 茄脯 在安徽观戏 树之歌
第14版:夜光杯 2023-12-29

漫谈贾平凹

傅小平

从新时期文学起步的重要作家,大多都慢慢退出文坛或者退出创作了,贾平凹是能够坚持到今天,还保持着旺盛创作力的为数极少的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作为尊重传统的作家,贾平凹的小说却具备某种今天极少有作家能达到的先锋性。以贾平凹自己的说法,在磕磕绊绊的这几十年写作途中,他是曾承接过中国的古典,承接过苏俄的现实主义,承接过欧美的现代源和后现代源,承接过革命现实主义,好的是他并不单一,土豆烧牛肉,面条同蒸馍,咖啡和大蒜,什么都吃过,但还是中国种。就像一头牛,长出了龙角,长出了狮尾,长出了豹纹,这四不像的是中国的兽,称之为“麒麟”。而要这四不像的“麒麟”为当下世界范围内的读者认知和接受,就有必要熔铸现代性,或者现代意识。

贾平凹说:“我这一生可能大部分作品都是要给农村写的,或许这是我的命。一茬作家有一茬作家的使命,而我是被定型了的品种,已经是苜蓿,开着紫色花,无法让它开出玫瑰。”以贾平凹多年的写作探索,他显然悟到了其中的奥妙。他曾这样阐明自己的写作历程:“最初我在写我所熟悉的生活,写出的是一个贾平凹,写到一定程度,重新审视我熟悉的生活,有了新的发现和思考,在谋图写作对于社会的意义,对于时代的意义。这样一来就不是我在生活中寻找题材,而似乎是题材在寻找我,我不再是我的贾平凹,好像成了这个社会的、时代的。再往后,我要做的就是在社会的、时代的集体意识里又还原一个贾平凹,这个贾平凹就是贾平凹。”

贾平凹近年来对于写作也更显达观了。他坦言,以他个人的感悟,他写每部作品,都是写自己对人世间,对人的一生、对万事万物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虽然很少,虽然很小,尽量地散发。贾平凹称,如今写小说,就不纯粹写一个故事,或者说不纯粹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实际上在写任何东西的时候,我动不动把自己人生,还有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对人生、命运、生命的感悟,就塞进去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