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文化的良辰美景 上海阅读 更新体验 上海演艺 全力奔跑
第11版:文体新闻 2024-01-03

上海演艺 全力奔跑

2024年伊始,申城各大文艺院团开启了全新创作、演出计划——复排传统老戏,以符合时代气质的创新形式注入当下思考;挖掘优秀文学作品,用世界通用的交响芭蕾语汇讲好中国故事;持续打响上海品牌,将“本土制造”优品精品推向全国甚至全球。诚如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所说:“接力2023上海演艺市场的潮涌,2024年将是全力奔跑的一年,每一天都不容辜负,每一天都是崭新开始。”

立足传统 焕新经典

据悉,原创京剧《汉武大帝》正在紧张推进中,计划于4月举行内部试演,打磨加工后将和戏迷观众见面。此前已多次亮相舞台的现代京剧《红色特工》也将于今年推出升级版《龙潭英杰》并于7月初对外公演。

立足传统、复排经典仍将是今年重点。继去年国庆档,史依弘主演的《西施》、王珮瑜领衔的《兴汉图》以及全国名家加盟的《秦香莲》《杨门女将》四台大戏突破百万票房,向人们展示了国粹京剧的当代魅力;今年,上京将继续在“五一”“十一”档推出《白蛇》《连环套》《谢瑶环》等经典传统大戏,期待新一轮火爆。同时也将复排加工京剧大师梅兰芳早期代表作《木兰从军》,推出由优秀青年演员挑梁的《花木兰》,挖掘培养新一代的名角。

此外,去年热演舞台的海派经典京剧连台本戏《七侠五义》和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也将于今年再度登台。

空间赋能 人才传承

经典,有跨越时代的魅力和能量,而整理、复排、创新、赋能,则让经典得以焕发新的光彩。今年,上昆将以崭新艺术形式呈现昆剧《琵琶行》,并希望结合城市建筑在多元化演艺空间带来新的探索。

这出《琵琶行》当年由著名导演黄蜀芹操刀、昆剧表演艺术家梁谷音挑梁,打破传统镜框式舞台,在三山会馆上演。演出将古戏台上下连带走廊分成四个演出区域,古戏台下搭建露天舞台当作“浔阳江畔”,主角时而在台上唱,时而在长廊上徘徊。再度创排,既是文脉的延续,也是人才的更迭。上昆正力邀黄蜀芹的儿子——导演郑大圣加盟,而梁谷音也将亲自指导,把戏传给青年一代。

此外,“元曲四大家”经典创排今年仍将持续发力,《窦娥》《汉宫秋》等作品将逐一亮相。

中国故事 多元展现

红色芭蕾舞剧《白毛女》是上海芭蕾舞团的压箱戏,半个世纪以来盛演不衰。而近年来创排的《闪闪的红星》《宝塔山》也反响不俗。如今,上芭又一部革命题材芭蕾舞剧《百合花》正在紧张初创阶段。

该剧取材自茹志鹃同名小说,作品以第一人称讲述了文工团女战士眼中那个了不起的19岁小通讯员。此次,担任舞剧编剧的正是茹志鹃的女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王安忆。导演则特邀舞蹈界炙手可热的王舸。去年7月,上芭团长辛丽丽带领主创团队一同前往海安采风,通过实地走访和召集相关人士座谈,尽力还原《百合花》所展示的苏中七战七捷这一历史背景。

今年农历新年正月初五、初六(2月14日、15日),上芭原创现代芭蕾《浮生一梦》将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演。10月,上芭将带着优秀原创芭蕾舞剧《茶花女》“走出去”,向澳大利亚的舞迷和观众展现海派芭蕾的精致唯美。

“电波”IP 做大做强

驻演和巡演超600场的红色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已然是当今舞台难以跨越的现象级作品。已在上海完成拍摄的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正在进行紧张的后期制作,并将于今年5月亮相大银幕,积极探索剧场与影院“双向互哺”模式。

上海歌舞团团长王延直言,舞剧纪实电影是新时代舞蹈文艺作品创新突破的一次尝试:“希望更多观众通过电影了解上海红色文化,然后回到剧场感受现场演出的魅力。”而持续创作文艺精品是国有文艺院团的职责担当。据悉,上海歌舞团已进入新舞剧的创作,新剧以赓续中华文脉为宗旨,预计今年亮相。

同时,为做好做实“文化润疆”工作,上海歌舞团在繁忙演出、创作过程中,完成原创舞蹈作品《情润丝路》,通过海派文化与喀什地区民族文化相融合,展现沪喀两地特色,呈现新时代民族融合文艺作品的全新风貌。并邀请喀什地区歌舞剧团昆仑乐团三位演奏家来沪完成舞蹈音乐中民族乐器部分的录制,为沪疆文化交流留下实质性成果。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