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霜
认识古琴家杨青老师是通过学生王雅宁。雅宁跟我学歌唱发声,她一直是唱民歌的,条件很好,声音脆亮,我教给她的是声音的统一感和高音时如何一步找到高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她介绍了一个学生给我,这个学生的年龄比我还大,已经七十出头了。我发现这位高龄女学生天生一副好条件,声音很精致并且干净,唱高音的时候竟然自然就有那个很多专业学生也不容易一下得到的头腔位置,我由衷地表扬了她。学生姓梁,我喊她梁姐。而梁姐的丈夫是一位业内有名气的古琴专家,也就是杨青先生。
我很高兴能认识杨青老师,这样我就得以接近并加入到他的不少活动当中。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我是个唱“洋歌”的花腔女高音,我的“咪咪妈妈”练声法是西化的,距离民族歌唱的范畴很遥远。殊不知我原本就是来自民族范畴的,难道不是吗?我母亲是戏曲演员,我从小被母亲打造,跟武功师傅练毯子功,带我出入于戏曲剧场,习得许多戏曲唱段,京剧、评剧、曲艺进而民歌,哪样都听哪样都学,即便不教我也可以模仿出六七分,中国民族歌唱的风格其实才是我的本心初心。无论我唱了多少西洋咏叹调,掌握了多少西洋歌唱技术,中国民族的音乐声响依然是沉浸在我心底的最初那一层颜色。因此,当我得知杨青老师的古琴及歌咏团队要演唱一场以李白诗词为主题的吟唱音乐会的时候,便表达了希望加入其中的意愿。
我进一步得知,这次的古诗词歌曲的编曲全部出自一位专家,这就是历史教授、明史专家毛佩琦先生。音乐会的全部歌曲都是毛佩琦老师谱曲的,毛老师不仅是历史教授、明史专家,还是一位音乐家,懂音律,善曲调。于是他把这两个专长拼在了一起,用曲调把古代诗词谱成歌曲。
毛老师早早就给了我两首李清照的词曲——《夏日绝句》和《声声慢》。我对毛老师说,您给我两首稍许激昂一点的高低音都比较分明的歌吧,一般古诗词歌曲都会谱得较为平缓悠扬,我嗓门大,相对灵活,高亢一点儿我唱着过瘾。于是,毛老师把比较激昂的“夏日绝句”给我唱,又把婉转而充满内心纠结的“声声慢”给了我。
就天下文章来说,诗词是经典中的经典,诗词成歌,古来有之。本来诗词中的交汇对仗合辙押韵,吟诵起来就适合咏唱,不是说古人读诗的时候就是摇头闭眼,声音抑扬顿挫似读似唱的吗?到了现代,许多名诗,古代的现代的,被作曲家们谱曲,歌唱家们演唱,流传多年经久不衰的比比皆是。我特别喜欢唐诃、生茂谱曲的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这首歌多年来为大家传唱。不久前我还在一次演出中唱了这首歌,那是百听不厌百唱不衰的歌曲。
为了演唱李清照的这两首词,我又查看了关于李清照这位宋代第一女词人的生平。看来看去,感觉这位女士其实就是个天才,虽然一生也经历过许多变故和坎坷,但是古来与此同类遭遇的女性也不少,却有哪个像李清照那样留下如此多的诗词歌赋的?说她是宋朝第一女词人,甚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女词人也不为过。
2023年11月25日,“琴醉太白——中华古诗词创作歌曲音乐会”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八百人讲堂举行。天已经很冷,我们进入校园的时候,感觉冷风从四面八方袭来,直到进入讲堂舞台的后台,才感到了阵阵温馨的暖气。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请化妆师给我们做头饰,登台的每一个人都回到了古代,除了我是宋朝头饰衣着,其他人都是按唐装打扮。那天的演出,古琴、琵琶、笛子加上一台音乐合成器,全场音韵缥缈,歌声悠扬,十五首歌曲,除了十三首李白的诗,其中的两首李清照的词是我唱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直到现在,我脑海里还时时回响着那幽远清丽的旋律……毛老师说,以后还会举办李清照的专场诗词音乐会。当然,我是一定要参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