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破难题解民忧,群众“呼声”变“掌声”
第5版:“四百”结硕果:基层主题教育案例展示 2024-01-07
持续开展“四百”大走访 青浦推动主题教育见实效

破难题解民忧,群众“呼声”变“掌声”

尚泰路居民区幸福社区建设

和睦村整体效果图

青浦区共享单车投放点位——白鹤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编者按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长三角一体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博会等多项重大战略叠加的青浦区,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践行“四下基层”要求,开展“四百”大走访,“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切实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为建设“战略赋能区、数创新高地、幸福温暖家”注入强劲动能。

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青浦区针对性确定开展“一个支部一件实事”3900余件,聚焦就业创业、适老化改造、交通出行等民生重点领域,大力推进15个民心工程。扎实推进全市最大华新凤溪“城中村”改造项目,改造范围内涉及居住类和非居住类户共2200多户,目前签约率已突破95%。抓实“三通一达一兔”等快递总部企业党组织全覆盖,以暖“新”关爱十条推进服务新就业群体全覆盖;持续打响“青峰人才”品牌,因地制宜建设乡村人才公寓200余套;深化落实为基层减负,推动落实包含组织、宣传、民政、卫健、农委等条线的60余项区级资源下沉村居一线,探索幸福项目“公益+低偿+市场”的多种合作模式,寻找形成幸福社区可持续发展路径,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用好“金钥匙”,破解美丽乡村停车难题

青浦区赵巷镇和睦村是一个知名的“网红”村。和睦村与红豆集团共同打造“和睦水街”,吸引了大量游客。然而,伴随业态增多,人流量剧增,区域的停车问题日益严峻,高峰时期车位难求。

面对棘手的问题,和睦村积极运用“三访三问三解决”机制体察民情、了解民忧,开展“三访”(座谈约访、电话随访、日常走访),听取民声、收集问题。村委班子每月开展一次日常走访,对象涵盖村民、商户、游客,畅通民意诉求通道,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好服务基层群众。“奔着问题去、带着点子回”的“三问”(问需求、问困难、问意见)过程也是充分集聚民智、倾听民意的过程。

据和睦村党总支书记俞林辉介绍,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村委班子通过“大走访—四百”收集问题5条,其中停车位数量不够的问题尤为突出。为此,村委班子将该问题确定为主题教育为民办实事的重点任务,多次组织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邀请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和睦水街”商户以及驻村镇人大代表共同参加,共商解决对策。通过上下联动、党建引领等方式,与市、区规划资源局及镇有关部门建立畅通沟通渠道,最终在实地勘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将张金路南侧的林下绿地进行重新开发利用,设置林下停车空间,改造后可增加130个车位供游客使用,破解和睦村停车难的问题。

打开“四扇门”,社区工作做进居民心坎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徐泾镇聚焦民生实事,通过“四百”大走访,结合“城中村”改造、104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幸福社区建设、“群租乱象”综合整治等专项工作,全面推动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工作有序开展和有效转化,加大为民服务力度,让主题教育得民心、见实效。

家住青浦区徐泾镇尚泰路社区欣沁苑的张伟建今年71岁。前段时间因为取快递不慎摔了一跤,事后她向居委干部反映,小区内通往快递柜的路况较差,仅用几块大理石垫在路面上,碰到雨天路滑很容易摔跤。居委会副主任顾晓倩得知后,到现场观察,发现确实存在安全隐患。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她立即落实施工队修一条便道,让居民取快递不再有“跌宕起伏”。

尚泰路社区是一个市政动迁居住社区,下辖3个小区共2438户居民,面对辖区居民来源地广、房屋出租率高、租客流动性强等特点,尚泰路居民区党支部探索用一把社区共治自治的“金钥匙”,打开“四扇门”,把社区工作真正做到了居民心坎里。

第一扇门是“找到门”,即主动上门去拜访;第二扇是“能进门”,意为工作人员上门必须挂着工作证“持证上岗”,同时在每个楼道内制作公开栏,将居委会工作人员、楼道负责人、物业经理、社区民警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等全部上墙公开,防止外来人员冒充,也方便居民遇到紧急情况联系居委会;其三是要求居委会工作人员少坐办公室,多在小区内走访,“常上门”,多关注特殊家庭;其四是“敞开门”,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居民加入社区自治、共治的队伍。

敢于正视问题、勇于直面痛点、难点,紧紧围绕“凝聚民心,创建和谐温暖家、幸福园”目标,尚泰路居民区党支部不断巩固深化“四门工作法”,努力为社区居民打造幸福“温暖家”。

为满足社区居民对提升社区公共环境,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的愿景与需求,尚泰路居民区依托“尚善·红色物业联盟”议事会平台,由居委会组织社区物业、业委会、社区民警、居民代表召开联席议事会,征求居民意见建议,通过多次议事协商,于去年3月中旬完成了中心花园的地坪、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花坛围栏、路边绿化播种等改建和修缮,使整个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尚善·红色物业联盟”议事会每个月召开一次,在该平台的推动下,社区已完成消防连廊维修、小区水箱改造、小区门头机动车道改建等民生项目。通过社区自治实践,切实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解决出行难 共享单车完成全域投放

虽然,共享单车早已大范围铺开,但在青浦,此前却始终空白。一方面,青浦曾投放过六千余辆有桩公共自行车来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另一方面,从运营及调度成本角度来看,共享单车企业更乐意把车辆投放在人口密集度较高的中心城区。去年7月,有桩公共自行车退出青浦后,青浦居民们强烈呼吁应该尽快引入共享单车。

为了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青浦区建管委(交通委)加强走访调研、收集群众意见,结合主题教育及“四百”走访,积极推进开放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在青浦区投放运营。投放点如何设置?投放量如何平衡?青浦区建管委联合各街镇为此进行了蹲点调研,按照分批次、分区域有序推进的原则,根据各街镇提供的投放点位及实际需求,分3批次进行有序推进共享单车投放运行。

由于徐泾镇、华新镇均有大型居住社区,人口导入及出行需求增加,所以在去年9月先行选择徐泾镇和华新镇进行试运行投放;其次,根据轨交站点、商圈及小区等点位的出行需求,在青浦城区及赵巷镇区域进行投放。最后,优化调整运营方案,于本月中旬在练塘镇、金泽镇、朱家角镇、白鹤镇及重固镇进行投放。试点投放三个月来,共享单车公司的后台数据显示,青浦区域内的单车日均骑行量达到了3000人次,翻台率更是远超预期。

共享单车给公众带来便捷的同时,无序停放、部分区域泛滥、抢占人行道等也已成为城市治理中的难题。为此,青浦想把管理预案做在前头。一场前期协调会上,青浦区建管委、各街镇和单车企业坐在了一起,把管理痛点一一摆上台面,商讨可行的解决方案。最终,在共享单车正式进入青浦前,形成了一套由运营企业负责、由街镇托底保障的方案。目前,共享单车已在青浦区全域投放运行,青浦方面表示,后续将积极稳妥推进共享单车在全区范围内规范运营工作,不断优化完善投放运营方案及车辆投放点位,结合各方职责分工,完善更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本报记者 杨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