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白莲的女子》 林风眠 画
《最后的春天》 吴冠中 画
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星空中,林风眠与吴冠中的名字熠熠闪光。明天起,在中华艺术宫“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上,观众将可以观赏林风眠与吴冠中两位艺术大师200件(组)具有代表性和观赏性的力作,涵盖他们艺术生涯中不同时期创作的中国画、油画、水彩、素描各门类艺术精品,师生二人向外传递出一种中国的诗意。
展览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主题演绎区”,透过理论与文献资料,对林风眠与吴冠中艺术探索的共性加以分析梳理,围绕“中西之调和”“笔墨的转向”“为人而艺术”三大话题,展现二人在各自历史时空下面临的困惑、困难、奋斗和选择。
第二、第三部分,分别为林风眠与吴冠中个人展区,以二人时空背景及理论思考为线索,依循各自创作生涯阶段呈现不同创作题材专题,充分展现他们独立探索出的国画现代化转型道路,观众在两大展区可直面两位大师的原迹笔墨。
第四部分“流风余韵”,则通过赵无极、朱德群、吴大羽、关良等与二人密切关联的师友、同窗等艺术家的作品,以及国内外知名人士对他们的高度评价,突显了林风眠、吴冠中的艺术影响力和思想辐射力。第五部分的“生平文献区”呈现二人的艺术年表及书信、报纸、照片、书籍等各类文献资料。
此次的展陈方式十分有特色,从展厅的入口处就将选择权交给了观众——从左边进入,您将先与林风眠“相遇”,从右边进入,将一眼看见吴冠中画中跃动的色彩。
林风眠的展区包括了其最为人熟知与喜爱的仕女代表作如《捧白莲的女子》《青桃盘仕女》等;最具辨识度的芦塘鹜鸟类作品如《鹜群》《芦苇孤雁》等,最绚烂浓郁的秋林风景如《溪流》《秋》等。难得的是,本次展览还展出了他解放后的作品如《轧钢》《农妇》等,是他在上海深入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成果。
吴冠中展区囊括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早期留法归国时的作品以及对油画民族化积极探索时所创作的多幅作品,还包括成熟时期的一系列巨作,包括其绘画生涯中关键性突破之作《长城》,代表他在艺术实践上有重大突破的水墨作品《情结》,具有鲜明个性的《狮子林》等。
值得一提的是,吴冠中生前最后一幅作品《最后的春天》首度来到上海。2010年4月,吴冠中住进医院,两个月之后溘然长逝,画架上留下的是一幅还没有来得及签名的《最后的春天》。因为这幅作品的特殊意义,吴冠中家人强调该作品不做托裱,保持其既有的笔触与状态。此次展览中,观众也将近距离赏析这幅“原生态”作品,感受大师在生命尾声时依然沉浸于美的创作中的恣意与自由状态。
展览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联手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上海中国画院、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在中华艺术宫之后大展将北上,以全新的策展思路和展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启“一个主题,两种表述”。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