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达
王世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副所长
16日以来,伊朗与巴基斯坦相互针对对方境内“恐怖分子营地和据点”发动跨境袭击,导致人员伤亡,两国关系高度紧张。
最新消息显示,经多方斡旋,巴伊双方迅速展开政治对话,就控制冲突升级作出积极表态。
此类袭击较为罕见
16日,伊朗称对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正义军”培训营地和武器弹药生产储备点实施无人机及导弹打击,造成2名儿童死亡,3名妇女受伤。巴基斯坦强烈谴责伊朗单方面军事行动,称此举严重侵犯巴基斯坦主权与领土完整,伊朗必须为由此所引发的所有后果负责。
18日凌晨,巴基斯坦陆军、空军对伊朗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萨拉万市的“俾路支解放军”“俾路支解放阵线”营地发动多次无人机及导弹打击。巴基斯坦还召回驻伊朗大使,并要求回国休假的伊朗驻巴基斯坦大使不得返回,宣布暂停所有双边高层交往。
作为两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地区大国,伊朗和巴基斯坦相互跨境袭击不仅罕见,也引发国际广泛关注。17日,中国政府呼吁双方保持克制,共同努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美国则对伊朗提出谴责,敦促伊朗在采取反恐行动时遵守国际法规,尊重邻国主权。
双方不愿局势升级
笔者认为,伊朗和巴基斯坦的双边关系可能进入一段时间的冷淡期,但爆发更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首先,伊朗事后表态非常克制。伊朗16日跨境袭击系近来在该地区一系列反恐行动的组成部分,此前伊朗已于15日对叙利亚和伊拉克发动袭击,打死恐怖分子,并打击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办公室。舆论普遍认为,伊朗上述袭击系回应“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忌日悼念现场的袭击事件。
去年12月,伊朗就指责巴基斯坦“正义军”武装分子越境袭击伊朗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境内目标,导致11名伊朗警察死亡,并称曾多次要求巴基斯坦采取清除措施未果。16日跨境袭击后,伊朗外长公开表示,袭击目标是巴基斯坦境内的“伊朗恐怖组织”,强调未袭击巴基斯坦国民。
其次,巴基斯坦无心在西部开辟新战线。众所周知,印巴克什米尔争端系南亚地缘政治的核心所在,巴基斯坦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核心也是应对印度。近年来,在多重因素刺激下,印度对巴基斯坦持续采取强硬姿态,导致印巴关系长期低位运行,两军在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屡次爆发摩擦甚至冲突。在这一背景下,巴基斯坦虽然必须对伊朗的跨境袭击有所反应,但绝不会主动开辟针对伊朗的新战线。同时,伊朗的对外政策重点也是西部方向的中东核心地带,而非东边的巴基斯坦。
从内政角度分析,巴基斯坦将于2月举行大选,对政坛具有决定影响力的军方一方面采取诸多措施,为大选营造安全和稳定条件,另一方面也与不同政党和政治人物密切接触,以确保一个对军方有利的选后政治格局。此时与伊朗升级冲突,显然不符合巴基斯坦军方和各政治势力的根本利益。
因此,双方的事后表态都表现出不愿局势升级的意愿。巴基斯坦外交部称伊朗为“兄弟国家”,强调“需要找到共同解决办法”;伊朗外长称巴基斯坦为“友好国家”,强调“袭击只是针对恐怖分子”。
值得注意的是,巴基斯坦外交部与伊朗外交部22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驻对方国家大使将于26日前返回驻在国岗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欢迎伊巴关系改善取得的积极进展,支持双方继续通过友好协商增进互信、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