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迎新春  阅古籍 “新概念”万变不离“真” 去上图东馆找N个龘
第12版:文体新闻 2024-01-30
题材不重要 细节才重要

“新概念”万变不离“真”

第二十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名单日前在沪揭晓,共计38位参赛者获一等奖——来自安徽的李柏宁等17人获得A组一等奖,来自广东的胡文浩等5人获得B组一等奖,来自广东的胡钿希等16人获得C组的一等奖。

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自1998年启动,始终坚持文学的标准,同时大赛的重心不断与时俱进,旨在让更多青少年学会通过文学,多视角地观察事物和理解世界。1月2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90余位文学新人齐聚上海,参加了统一命题、限时三小时的现场创作。本届大赛复赛题目为《感觉像真的》和《今天网络没信号》,选手可在两题中选择一题进行不限体裁的即时创作,限定字数不超过3200字(含标点)。

《萌芽》杂志首次在比赛间隙举行了主题为“通过我们理解复杂的世界”的评委见面会。大赛评委讨论了近年来新概念作文大赛中涌现的优秀作品及文学新人的多样发展。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叶立文认为《感觉像真的》其实是在考验逻辑能力,“生活的逻辑和叙事的逻辑”;作家周嘉宁表示新概念作文大赛考量的不是知识,“我自己比较看重语言和思辨能力”;两届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现在是《萌芽》人气作者的汪月婷觉得今年的两道题贴近年轻人的成长环境,“是我们这一代人经常反思的题目”。

现场设置了提问环节,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比如青年写作者常常被视作“为赋新词强说愁”。周嘉宁从亲身经历出发,直言自己从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以来,一直会听到“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评价,“我现在再看到这样的作品,都会抱着非常珍惜、爱惜的态度,会希望这样的写作者、这样的写作不被伤害,以一种最初的形态保存下来”。汪月婷发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不断在改变,“但我希望可以尊重过去的我,尊重当时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我,尊重那个时候的自己创作出来的文字”。

《萌芽》杂志社副社长、比赛评委之一吕正告诉记者,有作者会提问:“写什么样的题材能够被看重?是不是写类型小说就不被看重?”但在许多评委心目中,写作的题材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如何呈现,“写爱情类的,穿越类的都有,有一些没有走到最后不是题材问题而是语言问题,完成度很重要。细节很重要,细节是文学的真实”。比如有很多同学喜欢写自己的家乡,写离开家乡去外省求学的经历,或是写离开小时候成长的土地与自己的感受,写乡愁。但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九个字理念“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后面的两点才是真正落地的点,而不是让大家无限堆砌文字。

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马文运表示,新概念作文大赛能在时代中保持生命力,坚持不懈,绝非易事,它为具有潜力的文学创作者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奖项的揭晓不只是一个结果,更是年轻人文学旅程的启航。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