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市政协委员赵正科提交了关于在上海电视台开设老年频道的提案,获得了50多名政协委员参与联名。昨天,赵正科受邀来到上海广播电视台,得到了回复:上海荧屏在成功整治电视“套娃”的基础上,通过放大字幕、放慢语速、增加沪语、减少角标等方式方便老年观众看电视,同时还将不断探索以适老化的方式把教学内容纳入节目中,帮助老年观众跨越“数字鸿沟”。
经过四个多月的合力推进,上海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第一阶段工作已经实现目标,上海地区IPTV电视用户基本实现开机即进入全屏频道直播。对于老年观众来说,不仅希望看电视更加简单方便,也希望有更多适合他们的电视内容。去年8月,上海广播电视台成立下属一级子公司——上海都市乐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都市乐聆整合了都市频道、东方影视频道、七彩戏剧频道三个地面频道优质资源,旨在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区域,服务银发人群。
通过这些频道的节目,观众会发现,原来的字幕条放大了,主持人的语速放慢了,节目中上海话的比重越来越大了,而原来屏幕上更“干净”了——各种花里胡哨的“角标”“横幅”越来越少了。就拿观众特别喜欢的《人气美食》节目来说,从前节目较多的是年轻人寻宝,如今节目多了烟火气,有“长者食堂”的探访,又有“菜场里哪家肉丸子更便宜”……
除了《人气美食》之外,《嘎讪胡》《老好的生活》《新老娘舅》等都市频道知名度较高的栏目都增加了“为老、惠老、助老”内容的比例,推出老人喜闻乐见又有所收获的节目。《嘎讪胡》近年来持续推出了“城市考古”“城市微旅游”“15分钟生活圈”“上海去哪儿玩”等多个子品牌IP,努力在“探讨养老话题”“提供为老服务”“解读惠老政策”等方面为老年人群提供扎实的内容;《老好的生活》推出了“人大代表看养老”板块,积极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新老娘舅》栏目开通法律援助专线电话,为老年人普及法律知识,提供专业的法律援助。今后,都市乐聆推出的新栏目还将推出健康小知识、防范诈骗等内容。
在赵正科看来,横亘在老年人和数字化时代之间的一大鸿沟是:老年人很难找到途径学习电子设备。让老年人无论是理念还是实际行动上从“数字弃民”转化为“数字公民”,电视荧屏责无旁贷。如今,都市频道也已在节目中推出数字产品教学内容,“手把手”教老年观众如何用手机拍照修图等等。
“上海作为全国科技化、信息化的前沿阵地,如果能为老年人专设‘老年频道’,将是众望所归、顺势而为的一件大好事。能引发全国各地的大众传媒把目光聚焦在老年人的数字化生活上。”赵正科说,“让更多老年人紧跟时代脉搏,感受数字化生活的便捷与美好、安享晚年快乐。” 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