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时间,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在校园猜灯谜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正月十五元宵至,万家灯火暖春风。明天就是元宵节,各类年俗活动将在申城上演,邀请市民在灯火阑珊中共享佳节。
豫园
数字人点亮千灯 中式浪漫天花板
明天16时30分,元宵佳节,司南转动,千灯点亮,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园民俗艺术灯会的仪式感推向了高潮。今年,豫园灯会通过“AR互动+数字人”技术,打造元宇宙灯会,呈现首个元宵数字人点灯仪式,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在数字世界里共同点灯祈福。
本次与支付宝共同打造元宇宙灯会,将非遗艺术灯彩、沉浸式国风体验和AR、数字人等新兴技术充分融合,通过“AR长直播”“云游山海奇豫记”等内容,升级了线上线下游览购物互动体验。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千年前,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元夕》描绘出元宵灯火璀璨的繁华盛景。豫园灯会将《青玉案·元夕》中的景象生动还原,呈现在千年后的大众面前,赢得“中式浪漫天花板”的赞誉。
《舞春灯》中江南女子婀娜婉约,与手中花灯交相呼应;《龙云赋》融合了中国舞的慷慨与灵动;《滚灯舞》展现非遗技艺和文化传承;《双龙汇》结合舞蹈和武术的力量,刚柔并济。
《板凳龙》和《鳌鱼戏》非遗文化巡游也将逐一呈现。节节相随,时起时落,《板凳龙》起伏穿梭其中,象征龙年祥瑞,赐福人间,喜乐安康;《鳌鱼戏》有“鱼化龙”之意,游走间,龙珠引路,鱼龙嬉戏,映射着每一个人拼搏奋斗的身影。
近两年,豫园灯会持续以《山海经》为创作灵感,将传统与现代、时尚与科技完美融合,将中式浪漫和东方美学的多面性巧妙地呈现给大家。市民游客在亭台楼阁间徜徉,在海错翩然、星汉灿烂绮梦中,体验一场极致的东方生活美学文化盛会。
本报记者 杨玉红
古猗园
“十二花神”巡游 制作非遗兔子灯
花神巡游、簪花游园、灯谜擂台、国风市集……明天,嘉定古猗园一系列有趣好玩的节目等待着市民一同闹元宵。
“十二花神次第来,人间月月花儿开。”明天,古猗园里将上演一场花神巡游盛会,“十二花神”将带着美好祝福,穿梭于古典园林的亭台楼阁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百花各有其司花之神,将花神融入元宵活动中,旨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美德和品质。春节期间的簪花游园活动也将持续至本周日,市民可持限定花笺和附赠元宝前往园内五大非遗活动板块参与互动,集齐5枚“花神”戳即可抽取花神盲盒。
民俗活动及非遗项目是“闹元宵”必不可少的节目。明天,园内将上演欢快动感的电光舞龙表演,深受小朋友喜爱的皮影戏也将一同登场。灯谜擂台赛也将返场,灯谜爱好者可前去感受猜谜乐趣,赢取丰厚奖品。此外,还能逛逛“市市如猗”国风市集,欣赏一场民乐独奏,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和年俗体验。
制作非遗兔子灯也是元宵传统项目之一,市民可关注“上海古猗园”微信公众号报名参与。明天16:00,游客可凭当日全价门票在南门游客咨询中心免费领取兔子灯一个(每人限领一份,限量100份,领完即止)。当天,穿有“花”纹样中式传统服饰的游客还可免票入园。 本报记者 金旻矣
蟠龙古镇
提灯赏月逛庙会 邂逅诗意美江南
“过去每逢正月十五,蟠龙古镇家家户户都会吃咸酸粥、包团子,以此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上海蟠龙天地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延续当地的传统民俗,这个周末,将“蟠龙水集”升级为“新春庙会·元宵版”,邀请众多非遗手艺人来到现场,提供各种非遗体验项目,包括年画木板拓印、写春联、祈福牌、西洋镜和猜灯谜等等,让市民重温儿时的记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走在小桥流水边,提灯赏月逛庙会,邂逅诗意的江南新年。在此次庙会上,40多个生活方式品牌也将再度集结,品牌摊主们将带来东方文化、自然生活、生活美学、户外社交等水乡元宵新玩法。
本报记者 张钰芸
蓬莱路第二小学
“10后”编灯谜请老师一起猜
压岁钱红包做成灯笼,每一盏灯笼拖着一条红色的长尾巴,随风飘舞。今天一大早,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的校园被浓浓年味包裹。下课铃响,灯笼下聚起一个个小脑袋,对着“长尾巴”指指点点,然后在答题卡上写着什么。
“长尾巴”上,是全校孩子们自己手写的灯谜。谜语中很大一部分是孩子们的原创作品。
“这是我的谜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五(5)班男生瞿昱涵在门厅里找到了自己的灯笼。谜面空无一字,猜一个中药名。“什么字都没有……我觉得可能有个白?”“就是一张白纸……对,白芷,我爷爷吃的中药里看到过这个名字!”小伙伴们群策群力,找到答案。
博大精深的汉字王国,给了10后小娃们广阔的想象空间。“三个小鸡,打一个字。”四(2)班女孩刘一心从古人饮酒作诗的画面中得到灵感,决定以“酒”为谜底,也寄托着对同学们的祝福,“希望新年我们全班也可以和会作诗的古人一样,语文成绩变得更好。”“三人一起看太阳,草堆翘脚真悠闲。”四(5)班女生嵇歆茹从“春”“节”两字的字形结构上产生联想,脑海中勾勒出一个美好的画面。
今晨的上海寒风阵阵,老师们特意准备了绒毛帽,既是节日礼物,也可以让孩子们温暖游园。“我的谜语是‘蓬莱路上男明星’,看,谜底就是我们的吉祥物,蓬蓬!”二年级男孩徐圣儒指了指帽子上的小企鹅,一咧嘴,露出一排可爱的小豁牙。 本报记者 陆梓华
金山
舞龙队争相斗艳
昨天,“桃源非遗秀,龙舞闹元宵”2024年金山区“我们的节日·元宵”主题活动在吕巷镇岑萌百里园举行,来自吕巷镇12个村居的舞龙队争相斗艳,带来了龙灯舞、金龙舞、土龙舞、彩带龙等多元形式的舞龙表演。在寻龙记非遗打卡体验区域,非遗传承人带来了金山农民画、剪纸(见图)、金山版画等制作体验;在龙腾虎跃民俗小游戏区域内,参与者可以游戏赢取元宵礼品;而在白龙市集内,上海米糕、枫泾酱菜、吕巷果蔬等展现非遗魅力。
本报记者 陶磊 摄影报道
宝山
龙船“开”进商场
近日,一艘长12米、高6米的罗店龙船,“开”进了宝杨宝龙广场中庭。龙船上披锦插旗,张灯结彩,整条船呈栩栩如生的昂首金龙造型,高度一直延伸到商场二层位置。作为起源于明代、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宝山罗店龙船,这艘龙船上还建有罗店镇明代古建筑“北极阁”式楼宇,船尾建有艄亭,荟萃造船、建筑、雕刻、织锦、刺绣、制旗、扎灯、书画等技艺,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本报记者 刘歆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