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雀梅争春(摄影) “走”在春光里 玄妙的汉字之根 魏都魏碑魏冰雕 吃荠菜 梦想开花好风景
第12版:夜光杯 2024-03-14

吃荠菜

张秀英

三年前,家里有了个大病人,我们谨记医嘱,烧鱼烧肉也就不放葱姜了,但腥味如何去掉呢?我听说荠菜有去腥作用,就去超市买来烧了,吃过后感觉有点效果,但没有相传的厉害。许是超市里的荠菜是长在大棚里的,不是长在土地上的,想到这里,也就想起了阳光,想起了雨露。

小姑子闻讯,在自己的小小菜地里种了荠菜,说是专为我家种的,露天、不遮不挡的,喊我随吃随挑。我领受了这份关心,去了菜地里。菜地里的荠菜是片块生长的,它们聚在一起,挨挨挤挤,叶子先张开再旁伸,叶与叶互相交错,共同向上,将菜地的荠菜挑回家烧了吃,也是鲜嫩的感受。拌入肉糜做馅,味道依旧纯正。然而,那菜地实在太小,荠菜生长的速度跟不上人吃的需求,我想到了野荠菜。

野荠菜,我挑了几十年,也吃了几十年。

野荠菜,长在小路上、大路边、墙角边、砖块的旮旯里,一句话,有点小的地方,地方那里有点泥,荠菜就能生长。显然,与菜地里的荠菜相比,野荠菜生长环境很差,比如根处地力贫瘠,也无人施肥,有时还遭遇路人的践踏,风来霜落无遮无挡等。但野荠菜天生不管这些。野荠菜也极少结堆成片,籽落哪儿就生长在哪儿,而且一定长大。野荠菜是趴地而生的,叶子是四面铺开的,长大后叶片变成了褐色,没有了嫩生的感觉。它们被人踩踏了,也只需几缕阳光,几夜雨露,便回到当初的模样;一些长在犄角旮旯里的荠菜,只要有点微光,有点潮湿,都能长成手掌大的样子。

野荠菜挑回家了,那味儿,与买来的区别是明显的,无需眼睛看,鼻子闻就能辨别,那是一种带着土味、带着朝露夜雾的、带着青草味的菜蔬,哪怕隔段距离,那味儿也能直接扑进人的鼻子,让人闻着舒畅。我把野荠菜洗净、沥干水,团成一个个小圆团,放在冰箱冷藏室,烧鱼时放一个,烧肉时放一个。放了野荠菜后烧煮的菜肴,腥味少了许多,且肉会清冽清香,鱼会鲜美清新,炖出来的排骨鱼汤,汤有点蓝,有点浓,汤里漂着一缕缕菜叶香气,看着开心,吃着舒心。我与人交谈起烧菜的事情来,总要说到荠菜的好处来。

那一日在小姑子的菜地,碰见了小姑子,我说起了葱姜,自然说起了荠菜,说我在郊外寻觅野荠菜的经过,以及烧煮野荠菜的事情。小姑子听了后说,奇了怪了,卖相差,效用反而好,也好吃,不过,有些菜是这样子的。

没有什么奇了怪了,因为我亲历了这一事实。由此我决定,以后种的荠菜用来炒鸡蛋,拌肉馅吃,野荠菜专门替代葱姜,去腥调味儿,也煲汤。至于野荠菜的其他作用,慢慢吃,自会发挥出来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