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璐珂在制作发簪 本报记者陶磊 摄
扫码看视频
簪发、持扇、穿汉服正成为时下年轻人“出街”的新潮流。原本冷门的相关职业也逐渐成为创业新热点,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簪娘莫璐珂就是其中一位。
打孔、串联、铜丝缠线、固定……在莫璐珂的巧手之下,一系列精美的发簪逐渐成形。每根发簪都凝聚了她对古典美学的深刻理解和个人创意,不仅承载了文化自信,也映照出莫璐珂心中那片绚丽多彩的梦想天地。
清秀的面容、纤细的手指、娇小的身材,穿上汉服的莫璐珂优雅中透着古典美。最近,她在金山区山阳镇贷款买了一套房作为工作室。天然石、珍珠、玛瑙、蝶贝、岫玉……琳琅满目的制作材料,被分门别类摆放在工作台上,等待莫璐珂用巧手为汉服锦上添花。
“我目前主要制作发簪、发钗、步摇、璎珞、后压等,会有成品可供客人挑选,也可以私人定制,既有这种独立的小配饰,也有成套的搭配。”莫璐珂介绍,制作的基本技术都是通用的,通过网上的教学视频和慢慢尝试都可以学会。作品好卖与否,关键还是要看制作者的审美和设计,同样的材料会做出完全不同的产品。在莫璐珂看来,好看的作品,就是要让眼睛舒服。中国传统文化是她的灵感源泉。比如,她最近制作的一条红绿玛瑙的璎珞,就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配绿。
她喜欢历史,爱逛博物馆和文化名城,关注潮流变化。每一件作品都用心反复打磨。她表示,就拿固定这个步骤来说,如果直接用热熔胶来固定也可以,但会不牢固。她会选择先用铜丝固定,然后再用胶水加固,这样更保险。
近段时间,一条用水墨山水岫玉牌、淡水珍珠、红玛瑙、黑色猫眼石和蝶贝樱花片制作而成的璎珞,是她满意的一件作品。莫璐珂称:“我花了一天时间只做了这一条,定价是328元。这个配色会比较挑人,我也舍不得卖,就一直留着。”
将爱好变成职业,并非一时冲动。“我从小就喜欢看古装剧,觉得演员穿上古装都好看。”莫璐珂说,“大学毕业后工作赚了钱,我就会买汉服穿搭,然后学着做妆造,戴上自己制作的饰品,出去拍美美的照。”
1994年出生的莫璐珂,本科学的是德语专业,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没有语言天赋,反而更喜欢制作发簪等小手工饰品。她说:“当时只是买了一些材料打发业余时间,也没有专门学习绘画设计,压根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全职簪娘。”
毕业后,莫璐珂做过翻译、行政等工作,后来在金山漕泾郊野公园工作时,她发现,每逢荷花盛开的时节,公园里都会有汉服爱好者来打卡。她会帮游客搭配发饰、做发型,还自己身穿汉服出镜拍摄公园宣传视频。爱美的种子在她心中又重新萌发。那时工作压力大,莫璐珂就想着翻出大学时买了没用完的手工材料。这一做就上瘾了,全身心沉浸在制作过程中感到很安心,很解压。她意识到,她找到了真正喜欢从事的行业。于是,她辞职创业成为簪娘。
莫璐珂坦言,她现在没有稳定的收入,所有事情都是亲力亲为。除了在抖音、小红书、微信朋友圈售卖外,她还会参加一些线下国风市集。另外,会有企业邀请她给员工上手工课。因为设计和制作已经花了大量时间,她感到没有更多的精力做运营。
在莫璐珂的工作室,记者注意到明星檀健次的照片被放在客厅显眼的位置。她告诉记者,檀健次是她的偶像,他会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她想向他学习,做一个励志的人,“我现在还年轻,想再拼一下,无论最后结果如何”。虽然母亲之前反对莫璐珂创业,但在她的坚持和父亲的调和下,父母现在都支持她的事业,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上,都给予了她很大帮助。
未来,莫璐珂准备在手作之外,抓住现在汉服文化的风口,发展短视频业务,通过短视频引流,发掘新的合作渠道。莫璐珂把自己的品牌取名“沐呇(qǐ)手作”,“对我而言,汉服饰品就是我人生路上的启明星,它照亮我前行的路”。本报记者 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