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相见欢·唐三彩 海边石头(纸本设色) 会得多和有得找 备忘录 书展二代 霞飞路5号的想象空间 老歪
第12版:夜光杯 2024-08-19

会得多和有得找

周克希

《译边草》是翻译家周克希先生早年在《夜光杯》上开设的专栏,主要是“以漫想和随笔的形式记下的翻译感想”。十年后,他又新开《闲读抄》,记录日常翻书所得,亦当是读者之幸。

——编者

《旧京伶界漫谈》是本挺好看的书,外行如我也能看得津津有味。书中有一段专谈京剧“场面”中的胡琴。伶界的规矩是,凡前面几出戏中用过的腔儿和曲牌,后面的不能再用。所以排序靠后者没点儿真能耐是承应不下来的,最起码要会得多才行。肚子里够宽绰,经验和技艺水平都够格了,才能拉“后半工”(最后三出戏)。这样的“后半工”胡琴,多为大角儿专用,称为“角儿胡琴”。

黄永玉先生提到过,荣宝斋请齐白石写“发展民族传统”六个大字的匾幅,老人想了几天,让人找来《天发神谶碑》的拓片,他想看看那上面的“发”字。写好以后,挂在了荣宝斋老屋的过厅门额上。“字是随意体,写得雄厚滋润之极,看得出其中的‘发’字受到《天发神谶碑》中‘发’字的鼓舞,乘搭过气势,倒看不出其中任何一笔的模拟。”齐白石不可能把碑帖上的字都记得那么清楚,这毕竟与京剧的腔儿、曲牌有所不同。但是他知道有东西——尽管它眼下不在手边——可以用,只待去找就是。

有得找和没得找,是不一样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