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3日 星期日
用进废退 “双输” 马特拉齐和伊布的嘴仗 中超温床降温刻不容缓 不要怕耗
第A03版:专栏 2019-12-16

“双输”

朱润宇

朱润宇

“是他的头碰到了我的脚。”乍一看,还以为是铁头功遇上了佛山无影脚。但这一幕却发生在了东亚杯国足与日本的赛场上。国脚们不仅1比2输了球,还在对日本队队员犯了规后说出了这样的话。如果说输球不可怕,那么输球又输人才是最可怕的。

不论是国足,或者是国足选拔队,我们与日韩足球之间的差距原本就在被越拉越大:利物浦有意24岁的南野拓实、热刺的当家球星孙兴慜,再加上18岁的久保健英,日韩足球根本不缺人才。而反观中超,最值得关注的场面往往都是外援间的“斗争”,而不是国内球员:胡尔克和塔利斯卡、费莱尼和沙拉维等。当然,如果有朝一日这些球员被归化为“国内球员”了之后还另当别论。与日韩足球最大的不同,就是中超很难为国足储存后备力量。国足输给日本队,可以说已是毫不意外之事。就拿日本J联赛而言,大多球员都是日本国家队的后备队员,而真正出挑的球员都在五大联赛效力。而国足的大多队员,不论是否出挑,大多都在中超效力。也许是中超能让球员过得安逸,也许是在中超能避免语言不通,也许在中超球踢得不好是常态。

再看看原本能进中超的几位学生的做法:原本这些学生得到了中超某支球队的试训机会,却最终无一例外地走向了大学,而非足球场。他们做错了吗?谁都是以自己的利益出发,只要他们选择了认为适合自己的,都能让人接受。难道是校园足球做得不够好?还是说这回事就没被做好过?新旧观念的改变、形成都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这本不该是一件急功近利之事,而现在却恨不得明天让每个学校都开设足球课、每个学生都会踢球。在旧观念里,对踢足球一直存在“学习不好就去踢球”、“踢球的都没啥文化”之类的偏见。而东亚杯的那一幕,那位国脚的那句话反倒又让这句话成为了现实。难道中国的球员只能被人贴上这样的标签?足球在国内就该是这样的?

最近又有一位球员传出要去留洋的新闻,这应该是一件好事,然而,这位球员最出名的有两件事:一是没人能比得上的简历:鲁能足校出身,曾效力于上港、国安,现在为恒大踢球;二就是暴脾气。如果他真的要留洋,只希望不要把中国功夫带到欧洲赛场。五大联赛与中超的不同,就在于打架厉害不算什么,球踢得好才是硬道理。

对国足来说,“双输”的不是国足、国足选拔队一起输球,而是这些队伍输球又输人。技不如人还能迎头赶上,但输在人品上,只会坏自己名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