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足协裁委会在内部评议中认定,此前一天在山东鲁能和华夏幸福比赛中,费莱尼在比赛最后时刻攻入的头球,并不存在明显犯规行为,应该被判为有效。足协相关部门的表态,算是为近期一直饱受不公平待遇的山东鲁能俱乐部做出了回应,但是与此同时,中国足协的相关人士也表示,足协未来仍然会继续维护赛场秩序,而第一步就是维护裁判员在比赛中的权威。
一场“无关痛痒”的排位赛,鲁能却与裁判又有了新的“故事”。和华夏的比赛,鲁能没有像外界猜测的那样进行大规模轮换,格德斯、费莱尼、卡达尔等人悉数首发,可以看出他们争胜的决心。在0比2落后的情况下,鲁能连续打进两球追平,但补时阶段,费莱尼的绝杀没能过裁判这一关······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徐杨一凡
特约记者 张腾
纪律委员会“放宽”尺度有原因
客观地说,由于本赛季中超联赛的特殊赛制,各支球队在第二阶段的比赛,特别是即将开始的一些事关保级和争冠的比赛中压力格外大,有时候很可能一个球、一个细节的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全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与此同时,由于本赛季防疫政策等特殊原因,中超联赛在之前第一阶段一直都是本土裁判执裁,本土裁判资源的稀缺,让很多裁判也一直都是在赛区超负荷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是在部分比赛中出现了一些争议的判罚,但是对于这样的争议,中国足协对外的态度一直都是力挺裁判员,维护裁判员的权威。
中国足协秘书长刘奕之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超联赛第二阶段一定要确保公平。中国足协希望通过一系列动作,继续维护裁判的权威,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赛场的秩序,可以说,中国足协对于裁判判罚工作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最近几年的最高点。
然而足协的力挺并没有带来积极的效果,一直不容忽视的因素是,由于对于新规则和判罚尺度的理解不同,特别是对于VAR使用以及手球的吹罚理解不同,不同场次的中超比赛,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判罚,这也让很多俱乐部,甚至是所谓的裁判专家都感到不解。
而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无论是俱乐部在赛后抨击裁判,球员在比赛中的违纪行为,还是部分球员对裁判的不尊重行为,都没有收到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的罚单——事实上本赛季截至目前,中国足协的纪律委员会就像消失了一样,似乎默许了各队质疑的行为。
据记者了解,中国足协的“网开一面”,一方面是由于疫情之下,各队人员短缺,联赛希望继续维护观赏性和竞争力,而没有对球员进行停赛。另一方面也是各俱乐部投资人,此前对于足协频出重磅罚单有些不同意见,因此出于保护俱乐部和保护球员的角度,中国足协本赛季放宽了尺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家俱乐部可以肆意质疑裁判的判罚。但从目前看,纪律委员会的缺位,或许也是带来联赛“乱象”的原因之一。
外籍裁判让他们不爽?
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在过去两场比赛一些关键球的判罚中,山东鲁能被裁判组“鸡蛋里挑骨头”,一些可判可不判的判罚,最终都被裁判吹了出来。这样的误判或许是巧合,但也难免让人和之前山东鲁能球迷集体“查论文”,迫使沈寅豪不得不提前离开赛区,返回工作单位做解释工作联系起来。裁判圈是否是真的针对山东鲁能,是否真的是由于球迷场外行为,让裁判界对山东鲁能产生了偏见呢?
从记者和几位裁判圈人士的接触沟通看,不少业内人士实际上对于鲁能球迷“查论文”都是极力反对,甚至有裁判认为,目前中国裁判已经成为了足球界的“弱势群体”。因为有相关的纪律,裁判不能接受采访发声,因此不少裁判也有怨言:“目前俱乐部可以发声、媒体可以批评,球迷可以查论文,球员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指责,唯有裁判,作为事件的另一方,随便任人评说,没有发声的权利。”
此前在执裁鲁能比赛后第二天,马宁出发前往赛场时,被裁判集体列队鼓掌鼓励的视频,被传播到互联网上,不少人认为这是裁判界一次“无声的反击”。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过去几个赛季,中超的关键比赛都是外籍裁判执裁,这让很多中国优秀裁判,特别是其中一些是“亚足联精英裁判”的中生代裁判感到非常遗憾,因为大规模聘请外籍裁判,实际上就是对于本土裁判的不信任。本赛季的防疫政策下,原本是本土裁判全方位赢回信任,重新执掌比赛的大好时机,但是由于一些外界因素,如今中国足协紧急从韩国聘请了外籍裁判,这也让本土裁判难免如鲠在喉,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裁判也是人。在连续高强度在赛区执裁比赛中,难免出现失误,而在如今在抱有这种心思时,难免对一些可吹可不吹各占50%情况下,会有情感倾向的判罚。客观地说,从整个亚洲而言,中国裁判的执裁水平,绝不是球迷们想象的那么差,之所以裁判饱受质疑,更多的是与足坛的大环境无形地联系了起来。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要想赢得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中国裁判要想在未来的联赛中扭转形象,需要每一个人——不仅仅是裁判界自身,更是中国足协更高层,乃至整个足球界,重新通过日常的点滴树立权威开始。
裁判职业化需有俩前提
时间回到两天前,费莱尼在补时阶段的这粒进球是否有犯规动作,实在值得商榷。比利时人在起跳争顶时手肘确实接触到了对方球员,但既没有使用过分力量,也显然不是鲁莽行为,更不要说是恶意中伤了,在绝大多数人眼中,费莱尼的动作完全属于在足球运动中最常见的身体接触,就连华夏幸福球员也没有对这粒进球提出异议。然而主裁艾堃的判罚让人不免开始困惑,他究竟在以何标准进行判罚?
“从转播镜头的画面上看,很难看出来这个进球为什么是无效的。”赛后,有比利时媒体发文对费莱尼进球被吹表示费解,“裁判取消了这个进球,我们仍在猜想这是为什么?”
《人民日报》体育部则点评道,“鲁能队一度两球落后,却几乎上演逆转好戏,只可惜费莱尼的压哨进球被吹。裁判的争议执裁不会引起太大反响,这或许是’无关痛痒’的比赛为数不多的好处吧。”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世界杯中,费莱尼也曾有过一粒极度相似的进球。当时,费莱尼在日本队门前头槌破门,手臂与进行防守的日本球员也有接触,力度看似比与华夏幸福一战中还要大上一些,但当值主裁果断承认了这粒进球有效,比赛双方也都认同该判罚。
此役过后,关于裁判问题的争论又掀起一波新的高潮,山东鲁能连续三场比赛遭遇争议判罚,这使得今年的中超联赛有些变了味。半个月前,中国足协曾对联赛第一阶段的裁判工作进行了总结,表示在充分利用VAR后,联赛的判罚准确率已高达97.5%。诚然,VAR的使用很大程度减少了误判的发生,但抛开明显有悖于规则的误判,就算在规则之内,裁判依然能通过判罚尺度的摇摆对比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对于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判罚争议,有业内外人士提议中国足协或许应该尽快组建职业裁判团队,对此资深足球评论员马德兴表示短期内很难实现这一目标,“这事不宜过分超前。受制于国家相关的整个运行机制,我们连职业联盟都暂且成立不起来,再要成立职业裁判团队,就现阶段而言有点困难。我们确实需要朝着这样一个发展的方向努力,但是受制于很多因素,很难马上变成现实。”马德兴补充道,“现在很多裁判还能在大学任教,由事业单位管理,如果推行裁判职业化就不一样了。我们的职业联赛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甚至连很多球员的利益也没法维护,怎么能保证完全维护裁判的利益?”
“问题”裁判或被足协内部处罚
据了解,中国足协在昨日上午针对华夏与鲁能比赛中的判罚展开会议。依据当下最新的国际足坛判罚规则,中国足协裁判部门及专家认为费莱尼与对方球员为“合理的身体接触”,认定此球为好球。与此同时,中国足协也否定了中国裁判有“抱团”针对鲁能的做法。
此前在遭遇争议判罚后,部分极端球迷曾对沈寅豪、马宁等当值裁判展开电话骚扰、言语谩骂等网络暴力行为,而鲁能球迷对沈寅豪学术造假的举报也导致其直接从赛区返回任职单位,这些行为被视作鲁能近期比赛总是遇到判罚问题的导火索。
“鲁能队现在的遭遇,某种程度上是在为部分极端球迷的行为买单,这个代价有点大。”马德兴坦言,“我个人认为,球迷对裁判的判罚有意见,可以从业务和技术范围上进行探讨,没有必要上升至人身攻击的层面。”
在今年中超联赛开赛前,中国足协曾向各队强调要尊重裁判在比赛中的权威性,要求球员、教练员以及替补席官员,都必须要服从场上裁判的判罚,以及人格,不得侵犯其人身以及自由裁量权。但截至目前,即使国安、鲁能等队的球员或高层在遭遇各自所认为的不公判罚后都曾在社交媒体发泄自己的不满,但足协始终未就此作出任何处理。
据马德兴透露,中国足协今年对相关行为采取较为宽松的管理态度,主要是不希望再在封闭环境下向球员施加更多的心理压力,“但正是因为之前没有适当的管理或提醒,导致了现阶段有些难以收拾的局面。在淘汰赛第一回合结束后,中国足协内部召开了一些会议,计划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强管理。”
“中国足协可能会对某些情况采取一些处罚。”马德兴介绍道,“但鉴于目前形势特殊,这些处罚只会在内部通知,不会对外公开,减少进一步激化矛盾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