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9日 星期一
上阵父子兵,有三心无二意
第A07版:上港 2020-10-28

上阵父子兵,有三心无二意

徐杨一凡

和儿子并肩走出苏州奥体中心的时候,范炯的声音已经明显嘶哑,方才近两个小时不管不顾地呐喊,再加上秋夜里透着凉意的冷风,多多少少让人的身体有些招架不住。

不过,谁在乎呢?球队晋级了,经过超长时间艰辛疲惫的鏖战,上港最终在点球大战中淘汰同城老对手,有惊无险地冲进联赛四强。比起这份喜悦,其余的一切暂时都显得微不足道了。“结果是完美的啊!”范炯心想,“这就值了。”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徐杨一凡

靠“欧气”抢到观赛资格

带着“任务”进发苏州

回到家已经接近凌晨两点,范炯和儿子这才感到有些累了。在看台上又唱又跳近两个小时不觉得辛苦,在从苏州返沪的大巴上晃一个多小时也还算精神,一直到和球迷朋友们一一道别,范家父子俩才像是被“啵”一声拔掉了气孔塞,为球队充进身体的劲儿泄了大半,疲惫感取而代之。

一夜好梦。醒来再回想起前夜的德比之旅,范炯脑海里只有一个字,值。

往年,上港的主场比赛范炯几乎一场不落,但今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只去了两次现场,恰好是与同城对手申花的两场德比。考虑到种种因素,这两场比赛虽向观众开放,门票却是限量供应,并不是所有球迷都能有幸坐进球场。范炯所在的球迷会分到了50多个观战名额,远不及球迷会人数,是实打实的抢手货,这让范炯和儿子没少担心自己的运气和手速,时不时就拿手机看一眼报名通道,生怕一愣神就错过了机会。

好在父子俩“欧气”十足,把两场德比战的门票都收入囊中,得以雄赳赳气昂昂地跟着大部队出征苏州。至于那些没能获得入场资格的球迷,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同好们坐上红色大巴奔赴赛区,羡慕之情难以言表。范炯就认识几个没报上名的球迷朋友,他们有的懊恼自个儿运气不佳错失门票,也有的因为工作繁忙离不开上海,只好打掉牙往肚子里吞。所幸这些球迷后来也联合了起来,找了处“第二现场”集体观赛,虽说他们的欢呼和助威,球员听不到,但这份心意显然比车轮行进得更快。

正因为身边有朋友去不成现场,范炯便觉得自己此番出行是带着任务的,具体来说就是把他们的那份鼓励也带去苏州。这么想的自然不止范炯一个人,每一位到场上港球迷都主动揽下了这个“传声筒”的活儿,不论男女老少,当晚的呐喊声、歌唱声似乎都比往日要更响一些。“我们都喊得精疲力尽了,比赛结束的时候,没一个人的喉咙不是哑的。”范炯回味道,“我们有几个球迷激动得衣服都脱掉了。”

要再用个词形容上周五晚上的看台,范炯脱口而出,“争分夺秒。”毕竟是渊源颇深的同城德比,双方球员在场上你争我夺,球迷没理由不在看台上明着较劲,为了不让对面的声响盖过本方的气势,上港球迷们只敢在中场找时间短暂歇会儿,坐下喝口水或是去场外“放个风”,其余的200多分钟几乎没人敢松一口气。

晚餐、围脖和姜茶

感慨俱乐部暖心之举

在登上去苏州的大巴前,范炯和儿子穿上了从里到外的全套装备,围巾、球衣、外套一应俱全,充分展现了一个球迷的“自我修养”。

事实上,需要父子俩准备的也只有这些而已,其余的一切都已经由俱乐部安排妥帖。等大巴到了球场后,俱乐部为全体球迷送上了诚意满满的晚餐,确保每一位风尘仆仆的远征军都吃饱喝足。考虑到秋夜的苏州已经转凉,俱乐部还贴心地给大伙儿发放了红色的围脖,希望能帮助球迷们稍许抵御些寒气。此外,用以驱寒的姜茶也早就煮好装灌在保暖桶内,有需要的人可随时自取。范炯忍不住感慨道,“俱乐部对待我们确实不错,各方面都考虑得挺周到的。”

范炯时常会被俱乐部这些一心一意为球迷着想的小细节打动,他记得前些年有一次带儿子去韩国看亚冠,俱乐部不仅派了几辆红色大巴将球迷们接送至酒店,还特地为大家安排了几日的游玩行程,基本没有要他操心的地方,而比赛前,当时的总经理甚至还亲自来到看台慰问远征军。

放眼国内,上港确实将关爱球迷这件事做到了满分。谈恋爱的男女有时会仅仅因为对方“对我好”而死心塌地,球迷与俱乐部之间又何尝不能从同样的理由生出感情来,更何况对象还是上港这支“绩优股”。

“俱乐部还经常组织公益活动。”范炯感慨道,他始终认为这些正能量的行为能给球迷,乃至社会带来温暖。“球员也都很和蔼可亲。我们有时候会参加俱乐部组织的球迷活动,比如去世纪公园观看训练,在那儿想找球员签名或者拍照,他们都没什么架子,很配合的。”

范炯坦言,上港球员们的低调、温和,是他彻底爱上这支球队的原因之一。

祖孙三代是球迷,德比态度却有所不同

已经步入中年的范炯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从东亚时期开始关注上港,时间久了,也便成为了这支球队忠实的拥趸。不过,这个年纪的上海球迷,足球启蒙大都是老里八早独占上海滩的那支申花队,因此谈起德比,他们总是希望双方和和气气,相安无事,“踢出水平就可以了,毕竟大家都是代表上海的,没必要过于渲染比赛的火药味。”范炯记起了他在比赛中看到的一个画面,“那天王遷超在抢边线球的时候摔了一跤,艾迪马上伸手拉了他一把。两个队里好多球员从小就认识,关系其实没一些球迷想得那么紧张。”

有时候,范炯也会带上自己的父母去上港主场看球。再早一辈的老上海人,都是从王后军的上海队开始看起的,去过江湾体育场,去过改造前的虹口足球场,也去过八万人体育场,在他们心里或许就更没有所谓红蓝之争了,只知道两支球队都是上海的名片。“上海最多的时候有三支中超球队,现在只剩下两支了。”范炯并不能完全明白,偌大的一个上海,为什么有些人就是觉得两支球队没法好好共存,“大家喜好不同,你喜欢申花,我喜欢上港,这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

范炯想起了自己看过的一个故事,国外有两个老头,平日里是好朋友,但却各自支持着同城两支水火不容的“死敌”球队,于是每到德比大战前的一个星期,他俩就断绝关系互不往来,比赛结束后便又若无其事那样和好如初。两位“死敌”球迷老头之间的关系,某种程度上也是范炯认为上港与申花两队球迷间最合理的关系,大家在比赛进行时可以各自为营,等终场哨响,来自足球的情绪就让它回归足球,生活还是要继续过的嘛。

和父辈相比,范炯的儿子小范的眼里,恐怕就只有上港了。小范今年念高一,是宝山区手球队的一员,受父亲的影响,他也是从东亚时期开始看上港的,这支球队可谓是他的“初恋”。当陪伴着“初恋”从冲超走到夺冠,从青涩迈向成熟,小范眼里自是再容不下“别人”。亦是在父亲的带领下,小范这些年来很少缺席周末的主场比赛,至于上周五征战苏州,还是特地向教练请假才得以出行的。

自然,小范这个年纪的上港球迷,对球队的感情又不同于父亲和爷爷。“他就认为东亚一定要赢,上港一定要赢。”范炯笑着说。

看球平常心,信心打消担心

“本来看到申花只上了一个外援,我们想的是上半场先把他们搞定,没想到上半场我们没进球,双方打得还挺胶着的。后来胡尔克进了一个点球,一直领先到87分钟,我们想这下总归能赢了吧,谁知道孙世林一个远射,我们又回到了起点。”再聊起与申花的第二回合德比战,范炯边笑边叹了口气,他没有想到球队会赢得那么艰难,“比赛波澜起伏,但是结果还是完美的!”

现在的范炯,看球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尽管球队纸面胜算更大,他也暗暗设想过万一球队输球自己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那就明年再来,没有常胜将军的,对吧?关键球队要打出自己的水平,踢出自己的风格,输赢无所谓,有拼劲就行了。”

“一开始看到淘汰赛面对申花,我们球迷都认为上港晋级的概率多一点,想不到申花第一回合靠防守把我们打成了0比0。第二场又反过来打了战术,直接先进攻。”范炯直言自己很是意外申花在两回合比赛中的布置,他大方称赞了对手的表现,“必须肯定申花两场踢得是不错,战术安排总的来说也是成功的,把我们拖到了点球,不像前两年常常比赛一边倒。”毕竟你来我往势均力敌的德比才有看头,范炯认可这样的说法。

当问及此役印象最深的一点,范炯没有犹豫,“我们的陈威不错,本来他在国奥就有表现,点球等方面都挺好的。这两场接小颜的班,实力确实有提升,很稳。”

下一轮,上港将迎战轻松淘汰重庆当代的江苏苏宁,争夺一个决赛席位。过了申花这一关后,范炯相当看好球队这赛季的最终成绩,“我们上港队进决赛肯定是没问题的,至于跟恒大抢第一名,关键还是得看我们队员在场上的发挥,以及教练的战术安排。”他坦陈,“担心总是有一点的,但是信心比担心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