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薪病”还需“新药”医
第A03版:聚焦 2020-11-25

“薪病”还需“新药”医

——边限薪,边扩军 赵睿/袁芳

今天,中国足协在苏州召开中超俱乐部投资人会议。在今年赛事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情况下,中国足协召开联赛会议,此举不同寻常。外界普遍认为,这次会议的一个重头戏是宣布各级俱乐部进一步压缩投入和球员进一步限薪。一方面要为俱乐部减负,一方面还要进行联赛扩军,中国足协这样看似自相矛盾的做法,实际上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和背景。

专题撰稿 特约记者 赵睿 袁芳

去年早有议案,“转会锁”存在漏洞

据记者了解,在苏州的两天闭门会议中,并不会公开讨论即将推出的“限薪令”,原因一方面是各俱乐部目前并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很多具体操作的细节都没有达成一致,同时更棘手的是年底即将“再次成立”的职业联盟,究竟何去何从也没有最终定论。

通过私下的沟通,事实上很多中超队对于联赛即将再次大幅度降薪,存在一些“抵触心理”,在足协去年先后颁布“四大帽”和第一步限薪令之后,加上疫情影响,各家俱乐部给队员们减薪,很多队员在收入上已经大幅度减少。更为重要的是,本赛季中超、中甲很多球队经营不善,存在欠薪的问题,因此很多队员在过去一年并没有如数拿到薪水。如今在这样的心情和背景下,中国足协再次推出更严格的限薪令,不少队员怨言颇多。

未来中国足协的限薪令将国内球员的年薪限额税前500万人民币,外援年薪限额税前300万欧元。这样的限制让很多老队员开始考虑退役转行,同时一些在合同年的外援未来是否还会在中国留下,也成为了大问题。与此同时,外界一直传闻还在酝酿中国足协所谓的“转会锁”,即如果某队员合同到期,原俱乐部提出以顶薪续约,该队员只能留在母队,每个队有两个名额。但据记者最新了解的情况来看,这其实是在去年某次足协组织召开的会议上有些俱乐部提出来过的,与投资人会议议题并没有关系。

中国足协的行政命令,实际上与国际通用的“博斯曼法案”和欧足联采用的“财政公平法案”有很多相悖的地方。在看到外界出现负面评价之后,中国足协也在重新考量相关政策。毕竟,如果“转会锁”政策最终落地,很可能会造成大量球员自由转会海外踢球,对于投资人将是更大的资产流失。同时,每个队“转会锁”的政策,限制球员流动的同时,对于一些中小俱乐部的核心球员来说,等于没有了转会到大俱乐部进一步提高、发展的机会,这样的政策对于球员个体来说,恐怕也不是很好的消息。

据悉,中国足协之所以此次痛下决心,要颁布强硬的行政命令,是因为中超某些球队,本赛季开出天价签字费挖角解散的其他球队的球员,同时一些豪门俱乐部也提前接触了其他国脚级别的球员,为了避免金元的恶性竞争,中国足协才决定“痛下杀手”。显然,中国足协治理联赛“金元足球”的方向和思路是坚决的,但是面对职业联赛的管理,相关领导也需要进一步谨慎:行政过多干预市场,如果职业联赛降温过头,过去十年中超联赛的积累和进步,也难免会开倒车。

根据之前消息,未来中超本土球员的顶薪是税前500万人民币;外援的顶薪是税前300万欧元(另一个版本是俱乐部外援薪酬综合不超过1000万欧元)。按照今年的规定,本土球员顶薪(不含获胜奖金)是1000万人民币,国脚可以上浮20%;外援是税后300万欧元。两者相比较,无论本土球员还是外援,薪资都将被“腰斩”。

俱乐部进一步压缩投入和球员进一步限薪,大方向是不可逆转的,但究竟是不是上述的数字,今天的会议可能会有其它的建议,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压缩和降薪的幅度再大一些是可以的,更是中国足协欢迎的。

根据2018年12月出台的相关规定,到2021年中超俱乐部投资人单季注资上限是3亿人民币。该规定还宣布,2021年中超俱乐部支出上限是9亿元,薪酬总支出占俱乐部大盘子的55%。上述三个数字之间是有关联的,其中任何一个数字发生变化,都会产生“蝴蝶效应”,而最大的变量则来自薪酬支出这一块。

最近几个赛季,中超俱乐部的年投入普遍在8亿至10亿人民币之间,有的甚至更高,本土球员、外教和外援的薪酬占俱乐部总支出的75%以上。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本土球员薪水之高已背离了国情,举个例子,今年转会南方的某国脚级球员,拿到了一笔不菲的费用(究竟是不是已被禁止的签字费无从考证),比其年薪还要多,该俱乐部几支青训梯队年度费用总和都没有他一个人收入多。“球员吃青春饭,多挣一点是可以理解的”这句话成为本土球员天价薪酬的说辞,问题是已不是“多挣一点”了,相当一部分本土球员职业生涯所赚的钱,普通老百姓奋斗一生也难以望其项背,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水平在亚洲都算不上一流。

中超扩军真的要来了

由于疫情的影响,本赛季中超的整体比赛质量并不算高,很多球队经营压力更是很大,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何中国足协仍然执意要给联赛扩军呢?其实,这是之前中国足协长远规划早就定下的内容。根据十年前中国足协提出的《职业足球联赛(2013-2022)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赛季中超联赛就应该完成18支球队的扩军,以增加顶级联赛的影响力和比赛数量。另一个因素来自国际足联和世界其他联赛等外部力量。

目前各国的联赛之中,英超、西甲都是20支球队,而德甲、意甲也都是18支球队,更多的球队意味着更多的比赛,也意味着更多商业开发和媒体曝光机会。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自2021赛季起,亚冠联赛将扩军到40支球队,但是中超球队的亚冠名额仍然是“3+1”,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增加。众所周知,亚足联对于各国联赛评分有着一套非常复杂的积分计算系统,而根据目前的技术分评分办法,国家队战绩仅做参考,俱乐部评分则占据了100%的权重。

俱乐部技术评分中,除了要计算该联赛参赛球队过去四年在亚冠联赛中的积分和表现之外,参赛球队在本国联赛中获得积分的情况,也占据了一定权重。从这个角度讲,中超俱乐部要想进一步在亚冠获得更多的技术评分,争取更多的参赛资格。中超每年比赛场次少,也让各俱乐部在这一评分中吃了小亏。此次中超希望扩军,显然也是为了能够让联赛进一步和国际接轨,助推未来亚冠名额的分配,帮助中超俱乐部和国际规则更好地衔接。

从本赛季的情况看,无论是冲超未果的杭州绿城,还是最终遗憾降级的石家庄永昌,实际上都具备了参加中超联赛的基础和实力,因此中超未来扩军,实际上也是帮助更多的球队走到顶级联赛的舞台。但与此同时,对于中甲联赛,中国足协显然也不希望放弃,还会继续增加联赛的竞争性,以确保中甲联赛、中乙联赛成为联赛的金字塔塔基。

降薪符合“民意”,堵住“灰色收入”

前不久结束的广州恒大和水原三星的亚冠小组赛,配备了外援和入籍球员的恒大被“全韩班”的水原全场碾压,两国足球水平高低立判,试问,恒大哪个球员不是最低几百万级的年薪?高工资提高本土球员竞争力了吗?当然,也不是说外教、外援的高收入就合理,像里皮那样一天挣几百万人民币,更脱离中国足球实际情况。所以,无论怎么讲,降薪都符合“民意”。

今年大部分中超俱乐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欠薪,一方面是受疫情冲击,母公司经济形势不好;另一方面,薪酬的支出让俱乐部不堪重负。此前有俱乐部的声音:中超俱乐部每年投入不超过2亿元应当是比较理性的,一线核心球员,年收入两三百万;第二级别的球员一两百多万,以此类推。应当说一部分俱乐部已看到“金元足球”的危害,但受制于大环境,不得不跟风,否则就是被玩死。大幅度降薪其实是针对“金元足球”的“靶向治疗”。

俱乐部压缩投入,球员大幅限薪,很多细节还没有落地,今天的会议中可能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结果,比如传说中的“转会锁”,即每家俱乐部拥有几个名额,一旦球员合同到期后俱乐部提出续约,该球员只能与原俱乐部续约。据了解,今年中超部分一线球员尚未与俱乐部续约,主要问题都基本卡在球员想多赚一点,比如提出俱乐部给某某费,但这是违规的,有的俱乐部可能会搞变通,但有的俱乐部背景不一样,没有答应,续约的事情就悬在那里。

事实上,出台规定并不困难,关键是事后监管要到位。如果个别俱乐部不管采取什么方式,突破了底线,该如何查证、如何处罚,是事关“压投限薪”规定能否得到贯彻实施的关键。据悉,中国足协将引进与知名会计事务所合作,引进第三方监管机制,通过严格审计措施堵住球员收入步入“灰色地带”,甚至不排除引入司法手段。

国安投资人是“盟主”候选人之一

在之前接受媒体专访时,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表示:“会尽最大努力,年内成立职业联盟。不能把话说死,但是明年联赛一定交给职业联盟去做。”众所周知,去年年底中国足协就曾经考虑成立职业联盟,并且当时选择了广州富力的张力作为联盟主席,同时还聘请了新浪体育的魏江雷和江苏苏宁的刘军赴任。

实际上,就在魏江雷和刘军带领团队赴任不到一个月之后,由于相关政策的问题,职业联盟再次难产,魏江雷也转而奔赴富力集团就职。

在各家中超俱乐部投资人的推动下,经过一年的时间,职业联盟的成立扫清了相关的政策障碍,如今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目前职业联盟仍然在物色一位政治过硬,同时又具备足球管理能力的主席。由于这个位置的特殊性,因此聘请外籍人士或国企领导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还需要在足球界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协调各家俱乐部。

有消息称,中赫集团董事长周金辉目前最为接近职业联盟首位主席,但据记者了解,这一提议目前只是足协内部的方案之一,最终职业联盟主席的选举,还需要各家俱乐部集体表态认可。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限薪、扩军还是成立职业联盟,显然中超联赛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来年的联赛或许会真的“改头换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