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28日,上马全称为“'96上海(浦东)国际市民马拉松大会”,比赛有项目:男女马拉松、半程马拉松、5KM、2.5KM。参加人数6000人,有境外选手700人参赛。
期待与热爱跑步的你重逢 本报记者 陈嘉明 摄
本版整理 章丽倩
1996 故事开始
2019 成就飞凡
2020 未完待续……
1996年
与申城的缘起
上马与申城的故事缘起于1996年。从这一年开始,上马成了上海体育年历中的固定组成部分。资料显示,在那个路跑尚无多少热度的年份,首届上马便吸引到6000名选手报名参赛。
1997年
去看改革开放前沿地
1997年,上马在外滩鸣枪起跑,经南浦大桥-龙阳路-罗山路-外高桥,再由锦绣路折返,终点被设在如今上海的跑步胜地世纪公园的前身中央公园。全程路线近90%的路段被设置在了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浦东新区。
1998年
你好,上海体育场
1997年,第八届全国运动会在沪举行,此后,上海便有了一个全新的体育地标——上海体育场。而上海体育场与上马的结缘正始于1998年,它是该年上马的起点兼终点。
2006年
上马爱情故事
新郎唐军和新娘安永菁在婚礼进行曲的伴奏中出发,从和平饭店奔向静安公园,经过约一个小时后,两人跑完4.5公里,在健身跑终点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婚礼。上马令两个素昧平生的跑友聚到一起,携手人生路,同时也以更市井的角度,贴身见证着上海这座城市的日升日落。
2008年
马拉松圣火远道而来
这届上马吸引到来自世界各国和各地区超过两万名的长跑精英和爱好者。在实现参赛人数突破的同时,上马还首次引进了马拉松发源地的圣火——当时的希腊马拉松市市长把采自马拉松运动发源地的火种护送到上海,并在起跑仪式上点燃了圣火。
2009年
开启电视直播
2009年上马以“跑出城市活力、奔向精彩世博”为主题,共设男女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及健身跑等六个项目。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上马迈入到电视直播时代。
2010年
浦西浦东首次联动
2010年,上马的赛事路线迎来了办赛历史上第一次浦西与浦东的联动。选手们从南京东路世纪广场起跑,途经南京路步行街、外滩、八佰伴商业区、世博中国馆,最后抵达位于黄浦江畔、卢浦大桥南侧的东方体育中心。
2012年
来感受最“黄金”的风景
从外滩陈毅广场起跑,途经有着“万国建筑博览群”美誉的外滩、“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步行街、体现上海百年情调的淮海路及徐汇滨江区,最终在上海体育场冲线——2012年的上马赛事路线首次全程“跑入”市中心。
2013年
获评国际田联金标赛事
凭借一流的赛事组织、周到的人性化服务、选手的国际化程度,上马得到了国际田联的充分认可,获评该年度国际田联路跑金标赛事。
2014年
比赛日提档至11月
为尽可能避开雾霾天,让参赛者们更放心地起跑,从2014年开始,上马赛事组委会将赛期从传统的12月初移到了11月初。更适宜的天气条件,令上马的参赛者们跑得更舒心。
2015年
抽签时代终来到
在“参照国际惯例,启用抽签报名”的猜想被盛传了近两年后,2015年上马正式启用抽签报名形式。并且,主办方还首度开放了慈善名额。
2016年
在“八万人”的跑道上冲线
这一年,上马选手人数迎来扩容,从3.5万增至3.8万。同时,全马和半马组别的终点设置也有微调,从惯例的上海体育场火炬台广场搬到了体育场内部——普通跑者也能享受到在专业跑道上冲线的感觉了。另外,本届上马还见证了赛会的两个“第一次”:第一次推出“马拉松周末”的概念,第一次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
2017年
迈入“全马时代”
上马取消半马组别,正式迈入“全马时代”(仍保留10公里跑和健身跑)。同时,赛会在已中签选手中首度引入退出机制,以便他们在无法按计划参赛时,可于一段有效期内申请退赛和退款,而宝贵的名额也会被再度分配。
2018年
严肃跑者的BLUE LINE
为了助选手们在参赛时能更好地规划路线,实现刷新个人最好成绩的心愿,上马首度引入代表着整条赛道最近距离路线的BLUE LINE(蓝色跑进线)。另外,上马还特别开通了残疾人报名通道,让轮椅选手、盲人跑者、聋哑人跑者都有机会参与进来。
2019年
新目标“白金标”
更专业,更严谨,更舒适,更受跑者喜爱……上马一直奔走在一条日臻完善的道路上。2019年,赛事有了新的目标——向着白金标的荣誉,努力,进发!在2018年世界田联首次对全球赛事进行的排名中,上马以全球第15名跻身世界赛事之林前列,成为国内第一。而2019上马则是经受住了世界田联全方位的缜密考评,这才有了今年上马迎来“白金标元年”的成果。目前,全球共有12项路跑赛事获得白金标认证,“六大满贯”皆在其列,而上马则是中国的白金标独苗。
2020年
健行申爱,活力重燃
特殊的2020年,上马与热爱跑步的你仍旧不见不散。赛事重启不易,期待能和你们更长久地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