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小马达,准备好迎接高难度挑战
第B10版:上马故事 2020-11-27

小马达,准备好迎接高难度挑战

章丽倩

今年,志愿者的微笑将在口罩后绽放

本报记者 章丽倩

上马,迎来送往,年复一年。不变的是,在42.195公里的赛道上,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似乎总是无处不在。在为选手们服务时,他们共享着同一个响亮的名字——“小马达”。如今,随着2020上马启幕之期的愈加临近,他们也做好了迎接更高难度挑战的准备。

相约终点见

仍是他们的默契

志愿者的岗位分布于42.195公里的起点、终点与沿途,他们的收工时间会视具体岗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当全部选手都起跑出发后,服务于起点的志愿者在完成收尾工作后,便可收工。但对年年为上马提供志愿服务的20多位领队来说,除了做好本岗位工作外,他们还有另一项默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支援终点的志愿者服务。

“今年终点换到西岸艺术中心了,谁研究过那边的路线情况吗?方便我们转场过去吗?”在领队们的微信群里,他们早一两个星期就讨论起了这个问题。

组委会并不会给志愿者安排多个点位的工作,他们想去支援终点,完全是出于一片热忱。“大学生志愿者在结束服务后通常会搭班车返回学校,但我们在比赛日那天都是有空的。在有空也有余力的情况下,我们愿意去支援终点那里的志愿者,也想去为选手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做过终点志愿者服务的人都知道,终点那里的压力向来比较大,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这都是自发的行动。”领队吴恺人介绍道。

因为平日里是一名教师,领队吴恺人就成了其他领队口中的“吴老师”。本届上马,他负责的是取衣岗位,所以便不需要转场,而是会在终点那里等着伙伴们去会合。吴恺人告诉记者,为了让选手完赛后在终点少聚集、少逗留,今年的取衣环节会进一步提高效率。

“据我了解,西岸艺术中心那里可以用作赛后服务的场馆面积是比较充足的,我们可能会通过多小组、流水式的配合,来减少选手取衣时排队等候的时间。”在做好取衣服务的同时,吴恺人表示他们也会按规定保持室内通风。“尽可能确保选手们在完赛后都戴好口罩,同时我们也做好场馆内的通风。这样一来,当选手们从室外环境进入室内环境后,他们仍旧处在一个比较安全的状态。”

小马达 口罩后的微笑,2020和衷共济

更高难度,难在哪儿?毫无疑问,答案就落在安全防疫上。据记者了解,今年“小马达”的人员构成较过去几年有所不同,除了24位志愿者服务经验丰富、拥有职场背景的领队外,别的志愿者都是来自沪上高校的学子。

上马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瑾表示,今年暂停向社会招募志愿者,为的是尽可能提高“小马达”团队整体的安全系数。“相比起职场人士,大学生的日常活动范围相对更固定,人员接触相对也会简单一些。所以,考虑到防疫需求,我们这次没有招募社会志愿者。等来年情况恢复了,上马会非常欢迎他们‘回家’。”

今年上马,选手人数不足上届的三成,为9000人,但为了安全防疫与确保赛事服务质量,“小马达”的总人数并没有多少缩水,还是达到3872位。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上海杉达学院的学生们将肩负起这次服务上马的重任。

从岗位设置来看,这次在起点新增了专门负责“社交距离管理”的志愿者。不过,在裁判与志愿者的赛前培训现场,他们已经达成默契:只要看到有人未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他们都会上前提醒。“专门岗位的设置很有必要,但仅仅靠那个岗位的志愿者去管理,可能还是不够的。只要看见了就人人有责。”一位裁判代表如此说道。

每年上马,“小马达”们的服务和笑容总会赢得选手点赞。不过大家都知道,此番情况有些特殊,为了安全防疫,“小马达”在为本届上马服务的全程中,都将佩戴口罩。一定程度上,他们的工作难度会因此加码。除了长时间佩戴所造成的不适感外,口罩会遮挡住他们的笑容和表情,还会模糊他们的声音。

“如果想要让选手们感到如以往般的亲切,我们可能就要在服务时更加积极主动。还有讲话的音量,戴口罩后声音会变闷,在比赛现场容易听不清楚,这点我们也要更加注意。”不少学生都表达了要迎难而上的决心。

将安全置于重中之重 把预案做到细枝末节

作为一名“小马达”,你会在一届上马中为多少选手服务?这个问题,很可能谁都答不精确,总之回答“很多”总没错。在这种“1对n”的服务关系中,无论是选手还是志愿者,组委会都要尽力确保他们的安全。

“工作时请大家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和手套,尤其是那些与选手会有物件接触的岗位,比如在终点分发毛巾、拖鞋的志愿者,如果你们与选手有了肢体接触,为了安全,请一定给自己及时消毒。在服务选手的同时,也请保护好自己。”在岗前动员时,组委会工作人员将安全提醒置于重中之重。

另外,办赛过程中的食品安全也被更加重视。此次,无论是沿途的能量补给站还是饮水站,食物和水都将以独立包装的形式提供给选手。同样的,裁判与“小马达”们的工作餐,也会是独立包装的食物和饮用水。另外,为避免不必要的聚集,他们在用餐时也会采用分区域、分批次的做法。

多了佩戴口罩的要求,自然也就会多出口罩如何丢弃的问题。按规定,使用后的口罩需丢弃在专门的口罩垃圾桶或垃圾袋内。以起点为例,由于选手们会在正式出发前摘下口罩,这时候他们可以选择将用过的口罩丢弃到起点处的专用垃圾桶,也可以把它套在手臂上,在沿途或等到终点再丢弃。

人未到心意至 期待来年再为上马服务

在20多位志愿者领队的手机里,近日有两个微信群尤为活跃,一个是刚建不久的服务本届上马的领队工作群,另一个存在的时间更长,也更固定,群名叫“我在上马使命必达”。在没有比赛的时候,因参与赛事志愿者服务而相熟的领队们,常会在第二个微信群里交流信息。

“今年8月份的时候,就有往年服务过上马的社会志愿者来打听情况了,他们都很想为上马继续出一份力。”领队陆骁歆说。相同的询问,相同的热忱,几乎每一位领队都遇上过这样的情况。

由于今年的情况很特殊,上马组委会在社会志愿者的招募上采用了格外谨慎的态度,最后仅保留了其中20多位经验丰富的领队。在得到确切通知后,领队们马上就把消息分享给了与自己合作过的社会志愿者。“大家有遗憾,这是肯定的,但更多的还是祝福。很多人都说,等明年疫情过去后,要继续来为上马做志愿服务。”领队陆芸珊介绍道。

为了能结合防疫背景更好地为选手们提供服务,组委会对上马的志愿者岗位设置进行了调整。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加强了对起点引导和终点引导的人员配置和岗前培训。

“马拉松比赛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容易发生选手滞留和聚集的地方。往年的起点引导和终点引导,主要是负责引导、疏导选手和帮忙回答一些问题。今年的话,其实是多了安全社交距离维护的内容,要反复提醒大家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从工作量和工作重要性上来说,变得更吃重了。”此番,陆芸珊就将带着她的“小马达”队员们,在起点引导的岗位上为选手们提供服务。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